有钱人“财布施”难道真的比念经强百倍吗?

现在社会上有种论调,说,你可以先挣一笔钱,然后再捐出去,这样得到的功德岂不强过呆在寺院里念经念佛的和尚千百倍。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点,我们念经念佛布施也好,目的不是为了求福德,而是最终为了了脱生死。一切与解脱生死相悖离之法,都是邪法。

如果布施几个钱就能帮人解决生死问题,那么释迦佛以王子的身份把国库的金银分发给老百姓,这不比讲经说法更为方便?

大概释尊早就预料到后人会有这种“舍本逐末”的邪见,所以一部《金刚经》反反复复在讲这个问题,随便摘录两段: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这两段话的大意是:

须菩提,我今天实话告诉你,假如有善男人或者善女人,拿世间最贵重的宝物,装满像恒河沙数(喻无数)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和像恒河沙数那么多次的生命,全部布施给别人,所得福德,还不如受持《金刚经》乃至其中四句偈的功德大。

看,我们世间人最放不下的钱财和生命,拿出来布施了,还不如给别人讲讲《金刚经》的所得的功德多。

佛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部《金刚经》能让大家超越轮回,了脱生死,而了脱生死的福报是任何世间福报都不能比的。我们在未出轮回之前,任何福报、快乐,可以说都是你将来受苦之因。你世间的福报越大,将来你所造的恶业就越多,果报也愈惨重,所以这些所谓的世间福报,贯穿三世来看,真的算不上什么福报,而真正的福报,就是领悟受持经义,超越生死轮回。。

所以大家不要再那么执迷不悟、颠颠倒倒了。

 

点我:

相关文章

两个人生气时,心的距离是很远的!

两个人生气时,心的距离是很远的!

有一天一个有智慧的老师问他的学生:为什么人生气时说话用喊?所有的学生都想了很久,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因为我们丧失了“冷静”,所以我们会用喊的。老师又问:“但是为什么...

月悟法师:佛教反对偶像崇拜,为何又说塑造、礼敬

月悟法师:佛教反对偶像崇拜,为何又说塑造、礼敬

佛教反对偶像崇拜,为何又说塑造、礼敬佛像功德甚大? 法无定法,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不过,从根本上说,佛教反对偶像崇拜,强调无我,无我是佛...

李四龙教授:现象学视野中的佛教世界观

李四龙教授:现象学视野中的佛教世界观

现象学视野中的佛教世界观 编辑:李四龙 来源:闽南佛学 什么是佛教的世界观?在大乘佛教里,中观学和唯识学是其中两大最重要的思想体系。中观学的主旨是般若性空,...

嘎玛仁波切:令善根不断增长、财富具足、家庭美满

嘎玛仁波切:令善根不断增长、财富具足、家庭美满

行善业,为解脱播种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是身的三善业,而语言的善业也有三种。第一种不讲谎言,就是讲真实语。但是,讲真实语要非常小心,用真实语揭别人疮疤时就变成是严...

梦参老和尚:听到的佛法,转施给别人,这比你供养

梦参老和尚:听到的佛法,转施给别人,这比你供养

南无阿弥陀佛!愿一切有情离苦得乐究竟解脱得自在皈依佛、法、僧的弟子,是为了求解脱,求解脱是为了自在。不是说皈依三宝,入了佛门,还在争闲气,还在争人我、争是非,这里...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I 98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I 98

980经很有意义,主要是阐述心中常念佛法僧三宝的现世利益和无量功德。我们知道,在佛陀住世期间,六师外道以及佛教等新兴宗教(教派)都坚决反对婆罗门教的一教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