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隔​肚皮,这四种人,不可轻易相

老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按照佛门义理来说,娑婆世界正处在减劫的当下,人与人之间很难说互信互助,甚至不被恩将仇报,已经算是谢天谢地了。

很多时候与人交往,信任换来了欺诈,如何才能认出别有用心之人,不让自己的善良被人利用呢?《佛说骂意经》中,列举了四种不可轻信的人。

一者贪人

所谓贪人,即指贪婪的人,世间五欲财、色、名、食、睡,过则为贪。也就是说,佛教化众生讲究随缘,尽管不能强求所有人变成“照见五蕴皆空”的圣人,但对于过度贪求五欲的人,不可轻信。

《法句经》有言:“贪欲生忧,贪欲生畏;无所贪欲,何忧何畏?”世间不如意之事本来十有八九,而贪人地渴求执著。当心愿无法得到满足时,种种烦恼由心中而生,乃至于茶饭不思,苦不堪言,更有甚者作奸犯科。贪人的五欲炽盛,对世间多少无辜人造成伤害,故而佛说贪人不可信。

二者嫉人

嫉人就是常嫉妒别人,见到他人有成就要嫉妒,见到他人做善事也要嫉妒。嫉妒像在胸口中燃起了烈火,为了熄灭自己的妒火,嫉人就要处处给别人制造麻烦,让别人的家庭和事业败落。尽管嫉人不能从中得到好处,但是对于嫉人来说,让别人的失意,远比他自己成功更有吸引力。

譬如提婆达多,虽然他与释迦牟尼佛是堂兄弟,但却因为嫉妒佛陀,在佛弘法的过程中不断为其制造麻烦。从恶语中伤,到从山顶滚下巨石,甚至放出狂怒的大象。我们凡人没有佛陀那样的智慧福德,不能调伏妒火中烧的恶人,故而佛劝诫众生,不要轻信心怀嫉妒之人。

三者嗔恚人

嗔恚人是指常常心怀嗔怒,动辄对人恶语相向,拳脚相加之人。佛陀曾经开示过这样一段因缘,曾经佛陀与弟子途经某村落,但是村子里一户人家也没有,但过去这个村子人丁非常兴旺。原来村里有位忍辱仙人,村民每次有不开心的事情,都来扬他一把尘土,并且朝他吐口水。后来有一次,忍辱仙人心中嗔恚大发,他打妄想说:“你们这些人,全部该死!”结果,村内的人全部离世了。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人在嗔怒的状态之下,常常做出各种不理智的行为。故而,佛陀告诫众生,远离常常嗔恚之人,因为你不知道何时,他就会生出“你们都该死”这类的嗔恨心。

四者轻薄人

传统文化中,素来有厚重轻薄的传统,譬如传统社会中讲究君子仁厚之风。而轻薄之人则与之相反,言行举止轻佻浮躁,逢人便夸夸其谈,显示自己学识渊博,眼界开阔,实则给人以肤浅、轻薄之感。

佛门中常讲一默如雷,沉默是金,但轻薄之人往往口无遮拦,毫无避讳,倘若与之久处,则障碍自身的修行。其言语多是捕风捉影,故而佛说不要轻信轻薄之人。

佛法求诸己,在以此四等标准衡量众生之时,也不要忘记反观自己,不要成为别人眼中不可轻信的人。无论学佛修行还是做事,净化自己的心灵,福慧才能增长,所以佛弟子当以布施对治贪吝,以随喜对治嫉妒,以慈忍对治嗔恚,以威仪对治轻薄,这是我们学佛与做人的基础。

南无阿弥陀佛 🙏🙏🙏

 

点我:

相关文章

有的人当财富和福报来临的时候,为什么挡都挡不住

有的人当财富和福报来临的时候,为什么挡都挡不住

为什么有的人财富和福报来临的时候,挡都挡不住?大家留心世间,常可以发现有的人,福报来临的时候,挡都挡不住,不需费什么力、不需苦苦求索,但不可思议的福报、好运如同猛...

蕅益大师:吴兴智福优婆夷往生传

蕅益大师:吴兴智福优婆夷往生传

吴兴智福优婆夷往生传(并赞)优婆夷智福。姑苏卢氏子。适新安程季清。季清笃信佛法。流寓吴兴。力营福业。卢尽内政以助之。弗倦。好惠施。无私积。心言皆直。谨身节用。不喜...

净空法师: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

净空法师: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

现前我们遇到了净土的缘分,使我们想到过去我们与阿弥陀佛、与本师释迦牟尼佛都有很深厚的缘分,绝对不是偶然的,对此我们要相信。我二十六岁学佛,是向方东美先生学的。他为...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虔诚地皈依三宝的话,从此再也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虔诚地皈依三宝的话,从此再也

 呷绒多吉上师 开示连载(451):当我们得到了真正的皈依戒体,所获得的功德会非常的殊胜,可以说功德无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虔诚地皈依三...

【比丘】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比丘?

【比丘】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比丘?

比丘是什么意思?  比丘,是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佛家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比丘是梵语(bhiksu)的音译,华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出家之人,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

嘎玛仁波切:如果没有在最根本上发出感恩和报恩的

嘎玛仁波切:如果没有在最根本上发出感恩和报恩的

1 如果我们没有在最根本上发出感恩和报恩的心,在生命解脱的修行上,是根本不会有大成就的!因为修行成就的原动力,是要对广大无边的众生产生菩提心来行菩提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