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而行,随心而活

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 因此,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

昨天,是一道风景,看见了,模糊了;时间是一个过客,记住了,遗忘了;生活是一个漏斗,得到了,失去了。

世上没有不平的事,只有不平的心。人没有完美,幸福没有一百分,这个世界上最不开心的,是那些想得太多的人。人生不过是一张清单,你要的,你不要的,计算得太清楚的人通常聪明无比,但换来的却是烦恼无数和辛苦一场。

人,可以真实地活着,但不要太认真。很多时候,为了求得真正的幸福,我们需要保持耐心。生活总是起伏跌荡,不要抱怨什么,你就是再快乐,也会有烦忧;你就算再倒霉,亦会有幸运。

生命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有时候,是我们自己想太多,有的人本来幸福,却看起来很烦恼;有的人本该烦恼,却看起来很幸福。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

生活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丧气。

都说幸福如饮水,冷暖自知。有些人,每天都在追逐幸福的路上,却从来也没有感觉到幸福的存在;有些人,懂得收集点滴的温暖和感动,便会与快乐同行。

生命的过程,本来就是随意的。我们日复一日地在路上走着,说不定哪天在这条路上就会有故事发生。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从花开到花落,从花香浓郁到花香淡去,平和地接受生命中的每一次赐予,不必抱怨你得到多少。

人生只是一场体验,谁都无法永远占有。人生就是用前半生的时间去得到一些东西,再用后半生一件件失去。而不论得到的还是失去的你都得接受,所以当你不求全责备时,你才会感到满足。

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和曾经拥有的一切永别。坦然面对经历的一切,平和对待人生的得与失,感受那些微小且真实的满足,就会享受充实而幸福的人生。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分享转发,自利利他。

 

点我:

相关文章

《百喻经卷下》:74、出家凡夫贪利养喻

《百喻经卷下》:74、出家凡夫贪利养喻

  译文:  从前有位国王,设立了一条教法:凡是婆罗门等教徒居住在我国内必须将身体洗净,若不洗净,则驱使他做种种苦役。有位婆罗门空提着澡罐,谎说洗净了。别人替他注了水,他随即就泻弃掉,说:「我不洗...

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一)

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一)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

净土圣贤录易解:东晋僧显、慧虔

净土圣贤录易解:东晋僧显、慧虔

  ◎ 东晋 僧显  僧显。俗姓傅,北地人,坚定苦修一切善行戒法,讽诵经典修习禅定,常常独处于山林之际,或者数日之间入于禅定。  东晋元帝太兴末年(公元三二一年),向南游化到江苏一带,经历各个名山...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D 11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D 11

1181经:本经记述佛陀为天作婆罗门演说世之布施福德良田。 释迦文佛住世后期,随着年岁已高,身体状况也大不如从前,正如他自己所形容的那样:“犹如破车,捆绑而行...

传喜法师:学佛是生命存在的唯一价值

传喜法师:学佛是生命存在的唯一价值

学佛是生命存在的唯一价值 传喜法师法堂开示(2011年7月25日) 三毒之心灾难因 勤除恶习惜光阴 这社会近几十年,有了动物保护组织,有更多的一点素食主义者...

真正的贫穷与物质无关,而是内心的匮乏

真正的贫穷与物质无关,而是内心的匮乏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贫女一灯的故事选自《贤愚经贫女难陀品》  佛住世时,舍卫国中有一位名叫难陀的妇人,孤苦贫困,靠乞讨为生。见到国王和臣民们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