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上面,佛教给发心的菩萨应当不住相来行布施,但是又担心这些菩萨怀疑三轮体空而行布施的时候修不到福德。我们听到这里可能有人也会有这样的顾虑,既然是施者、受者、所施之物都空了,我还修布施干什么?我修布施还能修到福报吗?佛为了解释菩萨们的疑惑,让他们能够安心修行,所以佛这里说,“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就是说不住相布施得福最多。这是为什么呢?窥基大师在《金刚般若经赞述》中说:“谓有相施者,是顺世间施,可破坏故,可毁责故,得世间果,不坚住故,是可思议,是可计量,无相施者,顺出世间,不可破坏,当得出世菩提果故,坚牢久住,情不能思,算数所不能量也,又有相施者,有其分限,是有拘碍,无相施者,无其分限,宽广无边,无有拘碍,是故得福最多,故不可以情思算数计量多少也。”这就是用有相施和无相施给我们做的一个对比。的确是这样,著相布施希求得到回报,属于世间布施,发心有限所得的果报也是有限的。你用有求的心去行布施,还是没脱离一个贪心,还是著相了。就像憨山大师在《金刚决疑》中说:“著相布施,局于有相,而众生之相,一微尘耳,纵能获福,其福几何。”你著相布施,纵然能修到一点福报也没有多少的。

诚拙禅师在圆觉寺弘法的时候法缘非常的兴盛,每次讲经时听经的都挤得满满的,所以有人提议建一个更大的讲经堂,诚拙禅师就决定扩建寺院,有一位很富有的商人叫梅津,他用袋子装了五百两黄金送到寺院给诚拙禅师,他非常客气地说,这是微少五百两是来建讲堂用,梅津虽然嘴里说着轻少,实际上他的心里觉得自己捐了很多,诚拙禅师收下后就忙着去做别的事情了。梅津对禅师的态度非常的不满,于是就紧跟在诚拙禅师的后面提醒他,师父我那袋子里装的是五百两黄金,诚拙禅师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只是说你已经说过了我也知道了,禅师并没有停下脚步。这时候梅津就提高了嗓门说,师父我今天捐的五百两黄金可不是小数目呀,难道你连一个谢字都不肯吗?诚拙禅师这个时候刚好走到大雄宝殿的佛像前,他停下来对梅津说,你怎么这样唠叨呢?你捐钱是给佛祖,为什么要让我跟你说一句谢谢呢?你布施是在为你自己修功德,如果你要将功德当成一种买卖,我就代佛祖向你说一声谢谢,请你把谢谢带回去,从此你与佛祖银货两讫。谁都不欠谁的了,就一个谢谢。其实我们现在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有些人到寺院里上香供水果,总是要先送到师父办公室的,你说了你给佛上供,放师父办公室里,师父一个也不敢吃,那是佛的,对不对,要等下来以后大众利和同均,你是供佛的,你送我办公室里,你还馋我还急我我还不能吃,所以总是想让师父说一句谢谢,知道他们在做,好像都是在给我做一样,做给我看一样。还有的到寺院里面来修布施,就是为了升官就是为了求财求平安,就像来跟佛菩萨、来跟师父做交易一样,觉得我花多少钱了你必须要满我的要求,像这样都是有相布施,修到的福报是很有限的。而无相布施,不见有施者受者,也不见所施之物,这样布施与法性相应,法性广大,我们说心性广大犹如虚空,所得的福德也不可思议。

摘自宏圆法师《金刚经》讲义

 

点我:

相关文章

长期手淫邪淫导致的不孕不育52个案例

长期手淫邪淫导致的不孕不育52个案例

解析:长期手淫易引发炎症,影响精子质量,可以导致弱精,严重时还可导致死精的发生。手淫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精索静脉曲张、附睾炎等是导致不孕不育的罪魁...

韩廷杰教授: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的形成

韩廷杰教授: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的形成

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的形成 韩廷杰 佛教于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时期发展为世界宗教,当今流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以及我国云南省的这支佛教,大体位于...

【放下】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佛教说的放下?

【放下】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佛教说的放下?

放下(佛教解释)  放下,是指把握着﹑提着或负载着的物件从高处放到低处或者是搁置;停止进行。放下,现在不单单指行为上的放下,更多的是指心灵上的放下。  佛教的放下是指放下心中的执著。金刚经中的“心无所...

传喜法师:无我智慧——腊八蒙山开示

传喜法师:无我智慧——腊八蒙山开示

腊八忆佛 感念佛恩 ——腊八蒙山开示 2014.01.08 无我智慧 佛成道转*轮,第一部经说“无我”,说“轮回是苦”。我们从医学角度来说,如果你感觉你肝的存...

宣化上人:无相的供养

宣化上人:无相的供养

怎么叫供养呢?并不是说我们用一点香,用一点花,用一点供果,来供养佛,那是供养。不错!那也是供养,可是那一种供养是外边的供养,是有相的供养。无相的供养是怎么样?就是...

梦参老和尚:懂得随缘,你就不苦

梦参老和尚:懂得随缘,你就不苦

“不受磨,不成佛”,要在苦难当中成长。对一切乐不贪著,对一切苦不厌离,这才能守护佛的无上法门。若没有历代大德这么守护,我们现在能学到《华严经》吗?不要认为这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