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E 99
998经至999经二经是讲布施的功德。998经中,天子问佛:“施何得大力?施何得妙色?施何得安乐?施何得明目?修习何等施,名曰一切施?今启问世尊,愿为分别说。”此处讲布施的功效,比如说,布施什么可以获得大力(可以理解为身体强壮),怎样布施可以得到颜色姝好且清净庄严之身?如何布施才能得到真正的安乐?布施什么可以获得一双明亮清澈的眼睛?如何布施才能叫做“一切施”? 佛陀对此回答说: 施食得大力,施以得妙色;施乘得安乐,施灯得明目。 虚馆以待宾,是名一切施;以法而诲彼,是则施甘露。 布施饮食可以获大力,布施人家衣服可以获得微妙的容色;布施给人家车乘可以得到安乐,夜晚布施给别人灯火,就可以得到光明的眼睛;设立虚馆无偿招等宾客,名叫一切施;以佛法去教诲一切众生,就叫做布施甘露。 999经叙述佛为一位叫悉鞞梨的天人讲述净信布施的功德。天人问佛:“诸天及世人,于全悉欣乐,颇有诸世间,福乐自随逐。”这位天人的话说得很对,无论是天人还是世人,都耽于饮食声色享受,觉得这样才是世间最快乐的事情。而世间福乐是可以如此这般任意追逐吗?从这里,我们明显地感受到这位天人对于世间欲乐享受的担忧,可谓与众不同。 佛陀回答说:“净信心惠施,此世及后世,随其所至处,福报常随影。是故当舍悭,行无垢惠施,施已心欢喜,此世他世受。”此即是讲,如果以净信心去惠施于人的话,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功德和福报。它们会如影随形般地跟随着我们,乃至生生世世,永不消逝。以净信心去布施,完全是不讲求世间的名闻利养,也就是丝毫不图回报,但是为资助出世的善根及涅槃之因而以清净心去行布施,且对佛教生起正信者,方可名为净信施。如果我们以妄心求取现世或后世福报而行布施,则名其为不净施。当然,我们一般将布施分为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按常理而言,法施较财施功德为大,无畏施较法施、财施功德为大。这只是一种相对的说法,需要区别对待。比如说有人缺钱,此时布施钱财作用肯定会比法施要大;而当某人不幸落水的时候,此时若施以见义勇为出手相助(无畏施),其效果肯定比财施更好更直截。当然,从明白人生义谛的角度上来说,经常施以法义,使众人明晓法理,从而获得最上的以苦得乐,则为人生最殊胜之布施。(7.29.) 问:怎样修法能真正有把握往生西方? 慧律法师答:很简单,什么事都退让,什么事都谦卑。我用三种哲学,你可以过一生: 第一个叫做老二哲学。想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不... 我们面对的众生很多,用什么心态去对待他们?如何随顺?要一切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他为中心。恒顺众生不是让众生恒顺我,是我去恒顺众生,去理解他的处境、需求、好... 真正念佛,必须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绝对不留恋。假如我们在这个世间还有计较,我们这个心不清净,这个坏了我们这一生成佛的大事。所以首先我们要把「得失」这个念头放下,因此... 印光大师太上感应篇直讲序人性本善,由对境涉缘,不加检察,遂致起诸执著,好恶,种种情见,以埋没本性者,比比皆是。由是古之圣人,各垂言教,冀人依行,以复其初。其语言虽... 佛教教人求,都是求命中本来没有的,你求得到,说明你真正学会了佛法。所以有句话说的: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有一点一定要清楚,现实生活中,... 法布施以劝修净土为最胜 有些做弘法利生、劝进行者工作的人,他常有个观念:“一天到晚这么忙,都耽误我自己念佛修行了。”如果你能建立起自他不二、众生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