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一念诚心 一念感应──布施塔庙 得福
──布施塔庙.得福无量 我们东林念佛堂是专修净土的十方道场,由开山祖师定西法师始建于1952年,当时荃湾南天竺住持茂蕊法师将其东园菜地捐出,并得各方善信集资,由南华学佛院多位学僧,胼手胝足、除草挖泥、挑土填沟,荜路蓝缕,修建净室,初名「东林净舍」。1962年正式获政府批准,成立「东林念佛堂有限公司董事会」,并向香港佛教联合会备案,是为佛教团体机构之始,开香港佛教寺院之先河。于1970年开创「佛教东林安老院」。其后,净真长老、圣怀长老等,复扩建大雄宝殿及大悲殿,经数十年不断弘化发展,规模初具;远承庐山慧远之风,提倡念佛,老实修行,道场清净。近年由于信众日增,各殿堂已不敷应用,加上岁月迁移,风雨侵蚀,部份建筑日渐残破,尤其五观堂、客堂、僧寮等,亟待修葺。 2009年初,本人接任第十任住持后,遂倡集十方四众之力,发起复修工程;新五观堂于同年12月25日复修圆满并举行开光仪式;其余各殿堂内部,经两年之修复及堂内佛像重塑金身,亦已于2012年春圆满落成,并于3月25日举行「庆祝东林念佛堂建寺六十周年.大雄宝殿.极乐宝殿.大悲殿复修落成.诸佛菩萨圣像开光暨水陆法会开坛洒净仪式」。 现时念佛堂内其余各殿内、外部,包括*轮殿、功德堂、僧寮、客房、厨房等地,仍在复修及扩建当中;幸得众护法居士热心护持、布施赞助,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最近阿弥陀佛圣诞佛七法会期间,其中一位捐资赞助的老居士,很關心复修工程的进度,谈話中我特别为她说了佛弟子布施塔庙的功德,还讲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故事,她听了非常的欢喜;所以,我觉得也应该和其它善心布施的人及网友们分享;故事是这样说的: 古时候有个叫包凭的读书人,为人善良好学。他的父亲当时在池阳担任地方长官——太守,池阳就是现在的安徽省池阳;这位太守有七个儿子,其中包凭是他最小的儿子,包凭入赘到平湖这个地方姓袁的家中当女婿。 包凭勤奋努力,博览群书,多才多艺,人人都夸他是博学多才的人,可是不尽如人意,数次参加举人考试,都没有被录取,后来实在是有点心灰意冷了;于是他开始接触佛学,用心佛教的经论,并且经常和一些大德高僧交往;谈诗文,论佛理,研讨修德积善的法门,逐渐得到佛陀理论的教化,心境慢慢得到净化和开悟,善良之念渐受滋润,善根一天天被开发出来。 有一天包凭带着仆人去游览柳湖,浏连于山光湖色之间,神清气爽,游兴倍增。此時对于仕途的忧患,功名的得失,全然不去思虑,一心寄情于山水的愉悦之中。主仆二人随着得意的清风,忽然来到村中一家寺院里,抬头看见耸立在寺里的观音菩萨像;由于这座佛寺年久失修,殿宇屋顶漏雨,观音菩萨遭受寒风吹拂,雨水淋打;此时包凭心中頓时生起悲悯之情,真诚发心舍钱修葺观音殿;他从自己的钱袋里取出白银十两,交给庙里的住持和尚,说明自己要捐献修缮殿宇的心愿。主持法师接过包施主的十两银子,深表谢意;稍作迟疑后,又再缓缓的说道:「我这寺里香火不甚兴旺,贫僧以托钵化缘为生,身无余财,施主十两银子虽然不算小数目,可惜修复殿宇还是杯水车薪,无法完成修缮工程。」 包凭听了住持的诉苦,心生同情,再将自己携带的四匹布捐赠出来;同时又到自己隨身的衣箱里拿出七件非常值钱的好衣服,一并布施给寺庙卖钱修殿。七件衣服中有一件特别名贵的新做不久的长袍;连仆人都觉得舍不得捐出去,央求地说:「少爷,这件长袍还是留下来吧。」 「不留!」包凭说:「只要修好佛寺,观音圣像不受雨淋,我的身体即使裸露、赤膊又有什么关系哩!」 住持和尚当时就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包施主很了不起,他有一颗比金子还值钱的慈悲之心,只想到圣像得到保护,不顾自己,这是何等难能可贵啊! 结果,这件事很自然地就传开去了;在包凭慷慨布施的带动下,其它信众也受到了感染,有捐钱的,有出力的,很快工程就竣工了。圆满开光之日,寺庙的住持和尚,特意邀请包凭来寺里参加法会。包凭把自己的父亲包太守也请来了,一起住在寺里。晚上他父亲梦见庙里的护法神——伽蓝向他表示感谢,并告诉他说:「你的儿子将来一定会享受国家俸禄,将来一定可以做大官。」果然,后来不但包凭做了大官,就连他的儿子包汴,孙子包柽芳都考中进士,做了大官。 由此可见,真是一念真诚,一念感应,善心善行必然會得到善报,而且报在子孙。布施塔庙,得福无量,确实是真實不虛啊。 感恩众生释性空题记:这篇文字写作的缘起是,有的学佛人,总错觉别人障他的道,特别是在家居士,认为家人和身边的人都成了他烦恼的缘,很苦恼。所以说,只有用感恩的心才可以... 十法界(佛教解释) 是佛教术语,将佛和众生分为十大法界。十界分别是指: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和佛法界。前六项称为六凡,后四项称为四圣,... 由於童年的疾苦,生活的磨砺太多,我的身心大为受挫,我仇恨命运的不公,仇恨伤害过我的人,恨母亲对我的刻薄狠毒,我忘不了儿时母亲对我的种种打骂……过多的心灵创伤,终於... 太虚“人生佛教”思想初探 编辑:黄夏年 来源:闽南佛学 内容提要: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是当代“人间佛教”思想的渊源。本文对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做... 打坐的方法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 本来,生儿育女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而今的社会却由于种种原因,不孕不育的发病率高到15%,也就是说100个家庭当中,便有着15对父母无法拥有属于自己的宝宝,于整个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