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贫穷者——供佛发愿而得授记98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曾有“无见堕恶趣,有见生善道”的教言,即没有因果正见的人难免堕落恶趣,而有因果正见的人自然能往生善道。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也在六千余名四众弟子前强调:“凡听闻、读诵、受持此《百业经》的人,若能对因果不虚生起坚定的信心,谨慎遵循因果,并且精进修持、忏悔罪障,一定不会堕落。”故弟子们对此经生起了极大信心。.....。

  在翻译《百业经》的过程中有很多人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在此谨表谢忱。以此功德,愿我们及一切有情坚信因果,同生极乐! 愿增吉祥!

  译 者

  一九九九年一月三十日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98)贫穷者——供佛发愿 而得授记

  一时,佛在舍卫城。大施主给孤独家先后生了七个孩子,各各取了适合其种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他们,他们都如海莲般迅速地成长起来。施主想:应该把这七个孩子送到修学佛法的扎德沃团体里去学习,能使他们对佛法生起信心,否则将对他们的信仰有障碍。便把孩子们送到扎德沃团体去了。扎德沃的学员全皈依佛法僧三宝、守持戒律、闻受佛法等等一切行为都如理如法。而此外的团体常作世间的娱乐、去***院等等,多是不如法的行为。

  当时,有一婆罗门儿子无衣无食非常贫穷。他想:自己应该依靠一个扎德沃的人维持生活,如果这样无依无靠困苦地活着太可怜了。便到扎德沃团体中问:“我想参加你们这个团体,但不知你们有什么条件?”他们告诉他:“交五百嘎夏巴涅即可。”他说:“五百嘎夏巴涅(印度钱币)?!我这么贫穷肯定拿不出来,但你们是大福报的人很富有,能否照顾我不交五百嘎夏巴涅,另外再给我生活费。”这七个善良的孩子见了如此可怜的婆罗门儿子,就说:“你如果真的这么贫穷,那么你是否愿意皈依释迦牟尼佛?若能皈依,我们可以照顾你的一切。”他说:“我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谁呀?”这七个孩子对他宣说和赞叹了释迦牟尼佛的种种功德,他一听到佛的功德,立即生起了很大的欢喜心,他欣喜雀跃:“佛陀既然是如此的不可思议,我决心皈依佛陀。”他就皈依了佛法僧三宝加入了扎德沃团体,也得到团体给他维持生活的嘎夏巴涅。

  有一天,扎德沃团体里的学员发心供养世尊及僧众。有人建议:“我们每个人负责一天的供品及一切事情,免得大家都很辛苦。”婆罗门儿子说:“我这么贫穷,肯定承担不起,你们不要这么作。”有人轻蔑地对他说:“承担不起就离开我们的团体。”他想了想:加入这个团体多么不容易,我不能轻易离开。于是,提出建议:“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我最后一天作供养,在这之前,你们把每天剩下的供品给我,可以吧?我也只有这个办法。”他们都答应了,并把三个月中剩下的供品全给了他,他还发动了其他人,准备得非常圆满。到供养的最后一天,他沿路装饰一新,还有夜灯,准备了各种精美饮食。次日,他迎请了世尊及僧众,还请了萨迦国王和给孤独施主,依次入座后,他亲手供养世尊及所迎请者。圆满后,还一一供养了上好的礼品,并于世尊前发愿:以此善根,愿我将来成就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的果位。世尊赞叹授记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将成就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的果位,号曰随众如来。”

 

点我:

相关文章

增福添慧佛经故事:孝顺的长者子

增福添慧佛经故事:孝顺的长者子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时,曾为比丘们讲述了一个孝顺的长者子的故事:过去,在印度波罗奈国流传着一个陋习──  当父母年老时,就将他们活埋,以节省食粮来养活子息。时间一久,竟成了这个国家的法律规定。 ...

发牢骚竟然会影响身材和容貌?

发牢骚竟然会影响身材和容貌?

  《贤愚因缘经》无恼指鬘缘品第五十一上记载:  有一次,波斯匿王率领大军经过佛陀讲经说法的道场,听到一位出家师父诵经的声音特别好听,他就下马来请教佛陀,并且向佛陀顶礼。波斯匿王向佛陀说:‘假如您...

你的烦恼源于自己的贪念

你的烦恼源于自己的贪念

你的烦恼源于闲得无事做,心中没有爱,给你解决烦恼我最终的价值是没有智慧,再也不去做这愚蠢的事。 欲动。则心动;心动,自然烦恼丛生。得与失、荣与辱、起与落,这些东西,你在乎的越多,心里就会越痛苦:你舍弃...

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美国海关有一批没收的脚踏车,在公告后决定拍卖,拍卖会中,每次叫价,总有一个十岁出头的男孩以“五块”开始出价,然后又眼睁睁地看着脚踏车被别人用三十、四十元买去。拍卖暂停休息时,拍卖员问那小男孩为什么...

五百彩女闻法记

五百彩女闻法记

  在佛世时,舍卫国有一条河,河的彼岸有一小村庄,村里的小山丘下住有五百位女众修行者。  佛陀度化五百修行女 初见说久违  这五百位修行人体会到人生之苦、生命的短暂,尤其是生为女人身,事事不得自由...

高僧挑水为何不挑满?

高僧挑水为何不挑满?

  有一次,当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高僧正从山谷里挑水。人们注意到,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  按他们的想象,高僧应该能够挑起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可是高僧为什么不把桶挑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