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为什么平时要令眷属知道临终助念的利害

念佛之人不仅平时精进修持,而且要常常将临终助念之利害说与眷属悉知。防止眷属临终时哭泣及瞎张罗,破坏往生正念。光以五十二年之阅历,深知其利害之所在,若不与汝说,便为不尽己分。

又念佛之人,若已证道,则临命终时,任彼刀割香涂,了无动念之事,则无所谓为损益也。若只有修持之力,未能到业尽情空地位,则临终得人助念,即可决定往生。若遇无知眷属,预于未死以前,为之洗沐换衣,令其搬动受苦。纵不受苦,一经搬动,心便不能归一于佛。(以动其躯体,心便不能彻底清净纯一。)若再向之哭泣,则自己亦生爱恋,便与佛不相应,欲得往生,莫由也已。

所以平素,即要彼等知其利害,要常与说,到自己临终,彼等即是助道之人。岂但与己有益,实亦与彼等均有大益。若只知自己修持,绝不与彼说其利害,则汝临终时,彼等决定是破坏正念之人,决不助汝净心,令得往生也。汝既信光,光不得不为汝计。光以五十二年之阅历,深知其利害之所在,若不与汝说,便为不尽己分。(《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54页 复许熙唐居士书)

念佛之人,当劝父母念佛求生西方。然欲父母临终决定往生西方,非预为眷属说临终助念,及瞎张罗,并哭泣之利害不可。故欲父母临终得眷属助念之益,不受破坏正念之害者,非平时为说念佛之利益,令彼各各常念不可。如是,则不独有益于父母,实有益于现生眷属,后世子孙也。临终助念,无论老少,均当如是。详看《饬终津梁》自知。(《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7页 一函遍复)

 

点我:

相关文章

多为别人想,福报自然来

多为别人想,福报自然来

从前有一个叫化子,每天出门乞讨,他很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于是他总要乞讨一些粮食积攒起来。可是他积攒了好多年,他的粮仓还是只有那么一点米。他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他打...

戒色后坚持11种养生功课,要赚肾气的戳进来!

戒色后坚持11种养生功课,要赚肾气的戳进来!

脱发问题的确比较棘手,恢复速度也相对较慢。在有些脱发网站会看到,有人戒色8个月也没恢复多少,不仅没恢复,甚至还有继续加重的迹象,有脱发问题的戒友看到此类帖子,肯定...

蔡礼旭:因为孝心化解了癌症

蔡礼旭:因为孝心化解了癌症

曾经听到一位长者,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他记忆很深刻,他的父亲每天早上起床,然后到奶奶的床前问好、问安,帮奶奶打洗脸水。等把奶奶照顾好了,接著很欢喜的把奶奶的便器扛在...

用佛教的思维看待财富,发现自己一点不贫穷

用佛教的思维看待财富,发现自己一点不贫穷

我认为企业是有计划的组织体,如国家、社团、宗教、文化、慈善、教育等,从某种意义上都可以成为企业。佛教很重视企业理念,当初佛陀就是本着有组织、有计划的企业精神创建僧...

德育故事:孝悌善报之薛包

德育故事:孝悌善报之薛包

薛包。笃行至孝。父娶后妻。分包出之。包号泣不去。至被杖。乃庐于舍外。旦入洒扫。父怒。又逐之。乃庐于里门。昏晨不废。积岁余。父母惭而还之。父母殁。弟子求分财异居。包不能止。乃中分其财。奴婢引其老者...

诸业的果报

诸业的果报

  诸业的果报  人的一生是功过相杂的,各人的悲欢苦乐都是自己所造诸业的果报,并非只一种因缘,而是种种业缘的集聚。  一时,佛在舍卫城。时舍卫城由胜光国王掌管,鹿野苑由梵施国王执政。两国因一些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