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的意思是什么?如何保持一颗清净的心?

清净的意思是什么?

  清净,即离恶行之过失,离烦恼之垢染。也就是外在的行为没有过失,内在的心境没有烦恼,叫做“清净”。生命原本就是清净、快乐和自由的,只是被无明所惑,才会颠倒梦想,烦恼重重。不论现在有多少问题,有多少烦恼和痛苦,只要愿意改变,都有光明的前景。因为我们的本性是清净而非染污的,是圆满而非残缺的,是自由自在而非需要依赖的。

如何保持一颗清净的心?

  衣服脏了要洗干净,穿得才舒服;环境要整齐清洁,才能住得愉快;能保持口腔的清洁,能减少病菌滋生,也会感觉很舒服;洗过澡,身体没污垢,特别清爽舒服。清净是愉快、舒服的原因。外在的污垢可以藉由水来清净,内心的清净又该如何保持?

  第一、举止真实无谄:

  我们的举止行动要实在而不曲躬谄媚。有些人碰到有权、有财势的人,就曲躬谄媚,对于没钱没地位的人,就摆出趾高气扬的姿态,傲慢无礼,这就是心不清净。《法华经》说:「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以不清净的心为人处世,处处有所亏欠,当然无法契入佛道。

  第二、领众心行平等:

  不管是做家长领导一家,还是在职场上身为主管,或是担任政党、国家的领导者,总是要心行平等才会清净。对同事一视同仁,不存个人主观的偏见;对于种族、地域,不以自己的好恶选择对待;对于不同的政党,平等尊重。不论男女,同等尊重,对于老少同等爱护,不分别种族、地域,不分同党别派。心行平等,才能清净。

  第三、处事正念行空:

  当我们与人共事,要心存正念,不欺负人、压制人,不想沾别人的光。没有欺负人的念头,与我们共事者会觉得如沐春风;没有压制别人的念头,与我们共事者才能发挥潜能;没有沾光的念头,对方才能享受付出代价的光荣。古德讚佛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也应勉励自己,让自己心净如太虚空,包罗万象。

  第四、为人内外一如:

  如果一个人常常心想、口说与行动各有标准;或是对内一个态度,对外又是另个样子,久而久之会让人瞧不起。做人最讲究的是「内外一如」、「心口如一」,我的心、言谈、举止都不相违;我对自己、对别人都是同等态度,如此不仅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自己内心也才会清净。我们常说:「人圆即佛成」,一个圆满的人,他必是内心清净无伪,无谄曲不实,为人处世无差别对待,心口如一无相违之处。《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也说:「菩提道者,所谓信心、清净心、离谄曲心、行平等心、施无畏心,令诸众生咸悉亲附。」

点我:

相关文章

印良法师:诌议“善智慧”

印良法师:诌议“善智慧”

诌议“善智慧” “为善至乐”的道理,看起来并不难,做起来也不复杂,真正实践起来,却又不是那么“得心应手”的顺理成章?坊间常说的一句俗语“积德行善”,好似是...

我们都是会犯错的孩子,请给犯错的人,多一份宽容

我们都是会犯错的孩子,请给犯错的人,多一份宽容

/* Generator: eWebEditor */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

宣化上人:有这种感应,就证明阿弥陀佛来爱护你,

宣化上人:有这种感应,就证明阿弥陀佛来爱护你,

念佛的妙处说不能尽来参加佛七的人,每一个人都应该拿出真心来念佛,免得让其他的人受苦。你如果不拿出你的真心来念佛,那么天就会下雨,把真心念佛的人也跟着受苦了。我们真...

如何能在家庭的矛盾中做到不生气与宽容?

如何能在家庭的矛盾中做到不生气与宽容?

问:家庭当中产生过一些矛盾,我没办法做到不嗔恨、不愤怒,做不到平静和宽容,无法自拔,怎么办?怎么对治?夏坝仁波切答:这时你就想,如果你愿意拥有幸福的家庭,那么你要...

慧光法师:如理皈依

慧光法师:如理皈依

如理皈依 --慧光和上开示--   皈依,你要学习皈依。很多佛法的观念都把它形式化了,并没有真正运用在生活里面。 皈依,甚么是皈依? ——「...

宣化上人:这是佛教徒入佛门最初的宣誓,也是人生

宣化上人:这是佛教徒入佛门最初的宣誓,也是人生

  人生第一件大事皈依三宝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人生第一件大事,就是能皈依三宝。你皈依三宝这件事,要把它重视一点,不要那么轻举妄动。第一,你要选择一个真正的明眼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