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贤老和尚的故事:持戒精严(2)

持戒念佛是诸佛如来自行化他的总纲领。老和尚持的是什么戒律?三皈、五戒、十善、六度,他守住这些,一生没有触犯,所以他能够得定,能够开悟,能够往生自在。

三皈是佛法教学的总原则、总方向、总目标。

第一,“皈依佛”,觉而不迷。“皈”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佛”是觉,意思是要从一切迷惑颠倒中回过头来依自性觉。所以“皈依佛”绝对不是依靠自心以外的佛,那叫做心外求法。

第二,“皈依法”,正而不邪。法是经典,佛所说的、佛所行的叫正知正见,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

第三,“皈依僧”,净而不染。“僧”代表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从染污中回过头来依清净心。

三皈是皈依三宝。尤其当见到三宝的形相时,要能立刻回光返照归到自性三宝,这是真正的佛弟子。所以学佛是学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学佛用的方法是戒律、禅定和智慧。佛首先教人要持戒,戒就是五戒和十善。

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有身、语、意三方面: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戒和善有区别:善是善行,没有约束的力量;戒有约束的力量。

三皈、五戒、十善是佛家的基本戒律。再向上提升,就有六度和普贤十愿,这是行门,能成就我们的德行。

海贤老和尚说他的养生之道是“持戒念佛”。持戒是养身,念佛是养心:我们把佛法说的五戒、十善做好了,就是养身,心里只有阿弥陀佛,这个心就是好中之好。

五戒也就是中国老祖宗所教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人一生做到这五个字,就会身体健康。心呢?心要清净,念佛能让心清净,能让心专一,除了这句佛号外,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身心清净,自然健康长寿。

海贤老和尚一生没有犯过戒,真做到了持戒念佛。他肯吃苦,能忍受,六度中的忍辱波罗蜜做到家了。一生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与人无争,于世无求。没有人照顾他,他自己照顾自己。

生活虽然艰苦,可是他时时刻刻待人接物都是满面春风、一团欢喜——他那个喜是真的,是从内心里生出来的。在这个世间受尽苦头也能不起心动念,这真叫功夫。

海贤老和尚,真正是持戒精严。他没有着持戒的相,但是他心地清净平等,那就是戒成就。恭录自《海贤和尚》

 

点我:

相关文章

为何邪淫必定感召不幸婚姻?优秀异性对自己拒之门

为何邪淫必定感召不幸婚姻?优秀异性对自己拒之门

邪淫磁场让你遇上淫荡的异性佛经中说邪淫(包括手淫、意淫、看黄等)得不如意眷属;《欲海回狂》等善书中也说邪淫感召婚姻不幸;很多朋友常说自己因为邪淫,找不到满意的对象...

“抓贼”的故事

“抓贼”的故事

  英语词组“Stop thief”是抓贼的意思,很有意思的是, 这两个单词分开来则是“停下来”与“贼”。中国人抓贼是发现贼以后,把贼抓起来打一顿,好听点叫教育一顿。自己没有国外生活的经验,不知道...

因为宽容,所以​幸福

因为宽容,所以​幸福

做人,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有抱着宽容的态度,不要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你放过别人,等于放过自己,你原谅别人,等于帮助自己。恨是最坏的情绪,也是最毒的感情。恨人毫无意...

4年抑郁屡欲自杀,诵地藏经得痊愈!

4年抑郁屡欲自杀,诵地藏经得痊愈!

我怀着有些激动的心情,回忆总结自己长达4年的抑郁服药史竟然如此神奇的结束,让我不得不对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的慈悲加持身怀感恩,不得不对伟大神奇的佛法深深的鞠躬!在此...

放纵会严重损耗婚姻里的福份

放纵会严重损耗婚姻里的福份

各人的命运是不同的,有的人婚姻缘厚,有的婚姻缘薄,厚的人结婚较容易,薄的人结婚就难,没有婚姻缘的人结不了婚。但也不是一定的。个人的行为是会影响婚姻和缘分的,两个人...

海涛法师:上天帮忙请客

海涛法师:上天帮忙请客

  在佛陀时代,有个叫做「罗阅城」的地方,有一天罗阅城里聚集了许多人,正在商议每人出百钱,以办斋供养佛陀与僧众的事。  此时,有一苦人名叫鸡头,贫穷无钱,也跟着挤在人群中听大家会议,众人见他贫穷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