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D 99

在996经中,天子告佛言:“不欲超憍慢,善自调其心,未曾修寂默,永不入正受,处林而放逸。”从这些诗偈中不难看出,这位天子其实并不简单,他能把心与境的关系理解得很清楚。我们现在一般会讲出家比丘在“修行”,其实用“修心”一词似乎更贴切。“行”分为三,即身行、口行和意行。但总体而言,身行与口行都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有时候装模作样也能够达到障蔽的效果;然而意行则更具隐秘性,若不具备他心通者,根本不晓得对方脑瓜里在想思些什么。从与身口二行相较,意行作用更大,因为身行与口行通过训练,都可以进行人为控制,而心行则极难驯服,故而修行的重点和难点均体现为“修心”。而修心的核心要素,则在于降伏我们的“憍慢之心”。一般而言,“憍”与“慢”并不完全相同,“憍”以染著自法为先,令心傲逸无所顾性,即侍仗自己的某些特长而产生自大心理;而“慢”则心自举恃,凌蔑于他人。如果我们的憍慢之心不除,则会长养一切杂染之法。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净土三资粮中将“信”列为其首的真正用心所在,即立信主要是为了降伏我们的憍慢宿习。若憍慢不除,则正信难立,故念佛亦无甚深功德。

与此相应,比丘即使身处阿练若之中,若憍慢不除,其实修行效果也不会很大。因此这位天子说“不欲超憍慢……处林而放逸”,虽身处空闲林中,心里面却是天马行空、身曹心汉,又怎能真正进入正受状态呢?

997经谈到如何使功德增长的问题。有位天子问佛:“云何得昼夜,功德常增长;云何得生天,唯愿为解说。”无论是白天黑夜里,都能使我们的功德增长无减?佛陀回答:

种植园果故,林树荫清凉;桥船以济度,造作福德舍;穿井供渴乏,

客舍给行旅。如此之功德,日夜常增长;如法戒具足,缘斯得生天。

佛陀在这里所讲的,都是些人天乘的修行法。这里主要有四点:

第一,多种些果树。多种果树,一方面让行人纳凉,另方面让他们都能品尝到鲜甜的果实,使他们都能生起欢喜心,这样岂不是功德之事?

第二,多修桥铺路,极大地方便人们出行归里;

第三,要多挖几口井,为了供大家饮水解除困乏。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即是此意。

第四,要及时资助那些远行的人。当他们医药、粮食、盘缠、衣被等缺短,以及无处投宿的时候,及时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这也是莫大的功德事。

这些都是生天的必备资粮——佛陀在这里重点教导的是居家信众。当然,令功德增长除了这些善事之外,持戒乃是最大的功德事。持戒不仅利己,使自己保持足够的禁忌与警省,同时亦能利人,最大限度地不触犯他人的利益。如此这般,天下何愁不大同?(7.28.)

点我:

相关文章

爱不重不生娑婆,佛教对感情的处理

爱不重不生娑婆,佛教对感情的处理

古德云:「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是生命的根源,根据佛教的「十二因缘」说明,人因为有情爱,所以轮回生死;人因为有情感,因此称为「有情众生」。情爱并非专指男女之间的爱情...

地狱

地狱

佛教地狱  地狱(巴利语niraya,或作naraka),分为四大类:八寒地狱、八热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  八寒地狱  八寒地狱分为:具疱地狱、疱裂地狱、紧牙地狱、阿啾啾地狱、呼呼地狱、裂如青莲地...

常做这件事,世间的福报​,不招自来

常做这件事,世间的福报​,不招自来

学佛人想要获得福报最好的方式,并不是去寺庙拜佛、求佛,也不是念经、念佛,而是去做这件事。若能经常去做这件事,世间的福报,不招自来。这件事就是:“持戒”。持戒的功德...

梦参老和尚:不生癌症你不会这样诚心

梦参老和尚:不生癌症你不会这样诚心

大家天天念《金刚经》,你体会到佛怎么样来善护念、善付嘱啊?你必须得净心。你净了心,观你的心,跟佛所教导的教义,跟佛所制定的制度,结合不结合?一定要结合。结合了之后...

宽运法师:礼忏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宽

宽运法师:礼忏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宽

礼忏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宽运法师西方寺盂兰法会过堂开示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时间过得非常的快,转眼之间,明天就是七月十五,而且明天...

恒强法师:皈依三宝的误区

恒强法师:皈依三宝的误区

现在的学佛人随便认个师父、领个皈依证实在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如果太容易了,自然难以引起多少重视,对佛、法、僧三宝的皈依之心也往往因此落入空泛,甚至陷入种种误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