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一定要学会把​自己的功德隐

自己有一点点的功德,到处去宣说,这本身就是一种过失;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一定要将自己的功德隐藏保密起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功德。

《达摩祖师传》中,梁武帝与达摩祖师研讨佛法。皇帝得意道:“自朕登基以来,修佛寺、造佛像,抄写经卷,供养僧众无数,敢问大师,朕有何功德?”祖师淡然道:无功无德!

为什么无功无德呢?功德毁坏之因有四种,其中一个就是宣扬功德。在没有特殊意义的情况下宣说自己的功德,很容易毁损功德。作为修行人,必须要隐密自己的功德。不仅仅是功德,即便是积累了一些善根、福德,或者做了一些好事、善事,也不能轻易宣说,一定要隐藏起来。

其实凡夫所认为的功德也不一定是什么功德,就算稍微有一些功德,但是与佛菩萨、三宝的功德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有什么可宣扬的呢?自己有一点点功德,然后到处去宣说,别人也能看出来你内心的一些杂念,这都是不如法的。

隐秘自己之功德

损坏功德的方面有很多种,比如嗔心、邪见、颠倒回向、宣传自己的功德,都会损减功德。

隐藏自己的功德,才能逐渐积累。如果为求名声,经常宣传自己的功德,让天下人都知道,这样功德就会以暴光而消失。这个道理大家要明白。万物的孕育都要隐藏,才能深厚,如果暴露,很快就会消亡。我们看看,胎儿都是深藏在母胎里面,而且要经十月才能孕育成人;酿酒也是要密封,不能漏气;一切草木的根都是隐藏在地下,而且扎根越深,生命力越旺盛。

通过这些比喻,大家应当懂得,功德是要潜藏隐密,才能不断增长积聚。所以,古人教我们积“阴德”,做了善事,要不留名,不居功,不自己宣传,这样才能与道相应。如同雁过长空,不留一点痕迹,我们做功德,不要在心里耽着,做了好像没事一样,这样才清净。如果做了一点功德,天天都执着,天天都在嘴边,见人都要宣传一遍,这样也不会有很大功德,因为功德都因你的口舌而漏尽了。

从修行产生的验相、证相上来说,也不能随便讲,讲了境界就容易消失,这是缘起上很微妙的地方。但是现代人和古人的做法完全相反,稍有功德,就想让天下人都知道,不需别人宣传,自己首先就作广告,而且有一点功德,宣传起来可以放大十倍。这样只是贪求名声而已,最后一定会败亡的。有些凡夫人公然自称是某菩萨的化身、得了登地等等,这样说上人法妄语,根本戒都会破掉。

 

点我:

相关文章

洛桑陀美仁波切:慈悲与宽容互为缘起

洛桑陀美仁波切:慈悲与宽容互为缘起

妙吉寺的宝瓶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没有哪件事物可以不与其他事物毫无关联地独立存在,你可以去寻找,任何一个事物皆如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弘持功德分第八十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弘持功德分第八十

流通分 弘持功德分第八十 一较量功德 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不?...

放生改命:浅谈末学放生的真实感应事迹

放生改命:浅谈末学放生的真实感应事迹

从学佛到现在,已经放生了三年多了,时间过得很快,自从放生了之后,有很多的放生感应发生在我的身上,今日发心写下来,希望有缘人看到了,可以增加一些对放生的信心。一开始...

【因果】什么是因果?佛教的因果关系是什么?

【因果】什么是因果?佛教的因果关系是什么?

因果(佛教解释)  因果,佛教语。谓因缘和果报,根据佛教轮回之说,种什么因,受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意为会有什么结果就会有什么原因。佛教的因果关系是什么?  “有因,必有果。”直接简单明了的阐述...

南怀瑾:人是怎么死的?人临终时身体四大分散的过

南怀瑾:人是怎么死的?人临终时身体四大分散的过

南怀瑾 : 人是怎么死的?人临终时身体四大分散的过程人是怎么死的?佛我们身体说是四大组合:地、水、火、风,我们呼吸都属于风大。人要死的时候,地大先发生问题,在医院...

虚云大师:打坐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虚云大师:打坐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问:打坐应注意些什么?虚云大师:坐禅要晓得善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小则害病,大则著魔,实在可惜。禅堂的行香坐香,用意就在调身心,此外调身心的方法还多,今择要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