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一定要学会把​自己的功德隐

自己有一点点的功德,到处去宣说,这本身就是一种过失;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一定要将自己的功德隐藏保密起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功德。

《达摩祖师传》中,梁武帝与达摩祖师研讨佛法。皇帝得意道:“自朕登基以来,修佛寺、造佛像,抄写经卷,供养僧众无数,敢问大师,朕有何功德?”祖师淡然道:无功无德!

为什么无功无德呢?功德毁坏之因有四种,其中一个就是宣扬功德。在没有特殊意义的情况下宣说自己的功德,很容易毁损功德。作为修行人,必须要隐密自己的功德。不仅仅是功德,即便是积累了一些善根、福德,或者做了一些好事、善事,也不能轻易宣说,一定要隐藏起来。

其实凡夫所认为的功德也不一定是什么功德,就算稍微有一些功德,但是与佛菩萨、三宝的功德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有什么可宣扬的呢?自己有一点点功德,然后到处去宣说,别人也能看出来你内心的一些杂念,这都是不如法的。

隐秘自己之功德

损坏功德的方面有很多种,比如嗔心、邪见、颠倒回向、宣传自己的功德,都会损减功德。

隐藏自己的功德,才能逐渐积累。如果为求名声,经常宣传自己的功德,让天下人都知道,这样功德就会以暴光而消失。这个道理大家要明白。万物的孕育都要隐藏,才能深厚,如果暴露,很快就会消亡。我们看看,胎儿都是深藏在母胎里面,而且要经十月才能孕育成人;酿酒也是要密封,不能漏气;一切草木的根都是隐藏在地下,而且扎根越深,生命力越旺盛。

通过这些比喻,大家应当懂得,功德是要潜藏隐密,才能不断增长积聚。所以,古人教我们积“阴德”,做了善事,要不留名,不居功,不自己宣传,这样才能与道相应。如同雁过长空,不留一点痕迹,我们做功德,不要在心里耽着,做了好像没事一样,这样才清净。如果做了一点功德,天天都执着,天天都在嘴边,见人都要宣传一遍,这样也不会有很大功德,因为功德都因你的口舌而漏尽了。

从修行产生的验相、证相上来说,也不能随便讲,讲了境界就容易消失,这是缘起上很微妙的地方。但是现代人和古人的做法完全相反,稍有功德,就想让天下人都知道,不需别人宣传,自己首先就作广告,而且有一点功德,宣传起来可以放大十倍。这样只是贪求名声而已,最后一定会败亡的。有些凡夫人公然自称是某菩萨的化身、得了登地等等,这样说上人法妄语,根本戒都会破掉。

 

点我:

相关文章

学佛人的结婚与离​婚

学佛人的结婚与离​婚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在经中讲过,夫妻不和这是曾经邪淫的果报。想改变这个因果,就要受持戒律,断除邪淫,这个时候更不能犯戒,更不能做那些不道德的...

嘎玛仁波切:为什么这些人往生时,能做到带着笑容

嘎玛仁波切:为什么这些人往生时,能做到带着笑容

善巧生存之道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从哪里来、为什么会在这里?我所遇过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有百分之八十都告诉我,他们有这样的疑问。对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很难寻找答案,只...

法句经故事集 何必妄想

法句经故事集 何必妄想

  玛塔侃达理是个年轻的婆罗门,他的父亲非常吝啬,从来不布施。即使玛塔侃达理是独子,但身上所带的首饰也是父亲为了省钱,而亲自打造的。所以当他患了黄疸病时,他父亲也不请医生来治病,终于使他病入膏肓。...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70、多生累劫修安忍  释迦牟尼佛曾为行境仙人,魔王波旬就幻化出五百位精通种种害人技巧之恶人,于五百年中日夜不停地紧随...

艾雅·凯玛:禅与自在解脱 第三章 禅坐对生活的

艾雅·凯玛:禅与自在解脱 第三章 禅坐对生活的

禅与自在解脱 第三章 禅坐对生活的影响 前面我已经谈论了如何清除心灵染污,以及净化心灵的方法。但是,你们也将会发现,还有一些碎片需要收拾。这些碎片是我们对外境...

增福添慧佛经故事:孝顺的长者子

增福添慧佛经故事:孝顺的长者子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时,曾为比丘们讲述了一个孝顺的长者子的故事:过去,在印度波罗奈国流传着一个陋习──  当父母年老时,就将他们活埋,以节省食粮来养活子息。时间一久,竟成了这个国家的法律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