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师:供养凡夫僧,生的是供养三宝的功德

“有诸数取趣。于师及比丘”。对于恩师、法师和比丘,这是狭义的,这个师是狭义的。如果把这个师广义的说的话,就是一切善知识,包括世间的教你的、帮过你的,这些友人,也属于一种世间的恩师。世间的恩师也要恭敬,就是这个含义。在这里这个师是狭义的,是法师。

对于法师和比丘,“暂时起恶心。命终堕地狱”。暂时起恶心,这个暂时是时间很短的意思,时间很短。不管是什么因缘,如果说你对佛,包括我们的法,包括法师,包括比丘起了嗔恨心,暂时的嗔恨心,也会堕入地狱的。

我们学佛呢,如果是只这么念经文,只是体会一些大概,一些大纲,一个框架,如果把他细化地分析,细化地讲的话,他里边涵盖的知识点非常非常多。有人可能会搞不懂很多问题,特别是我们末法时期的人,经常遇到假出家人,假的出家人,在行骗的或者是不如法的。

当我们看到假的出家人在行骗或者不如法的时候,我们可能当时没法辨明他的身份的真假,但是他的行为明显地不如法了,有很多人就对所谓的僧人生了嗔恨心 ,那是我们自己没搞明白,就是不懂怎么处理。

如果说遇到不如法的出家人,明显的行为不对,你就把他认为是假的,他不是三宝。因为他行为不对,他的行为已经脱离三宝的队伍了。或者你可以这样看,他是个演员,当你感觉到他是个演员这样想的话,就是把的实质身份排除在三宝之外了,不至于说,因为你看到不如法的僧相,然后你对整个三宝生嗔恨心,对三宝生嗔恨心堕地狱。

道理一样,就像我们对一尊佛像,就像我们的佛像,一尊佛像,或者多尊佛像礼拜的时候、供养的时候;或者见到一位僧人或者多位僧人礼拜的时候、供养的时候,你一定想:我以一尊佛像作为礼拜的对境,我以一位法师或一位僧人作为供养和礼拜的对境,那么真实的供养对境是什么呢?那就是整个三宝。

你供养这一个凡夫僧,可是整体他生的会是供养三宝的功德。在你心里也要这样理解,我供养一个僧人,不是他一个人,是供养的三宝,我供养的三宝。这样的话,功德就无量无边地增大。

摘自仁清法师《因果报应 听佛细说》

——佛说《分别善恶报应经》讲义

 

点我:

相关文章

传喜法师:佛教文化的大家庭

传喜法师:佛教文化的大家庭

佛教文化的大家庭2009、11、30 ——传喜法师金门护国寺开示  宝岛之行遇险阻  我们护国寺提供了这样一方净土,同时我们金门...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一个年轻人请教禅师说出如何做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禅师指着寺庙里的一棵大树说,如果你能在十分钟内爬上去,我将告诉你答案。年轻人看看大树,马上脱去厚厚的外套,开始爬数...

今生种种皆是前​世因果

今生种种皆是前​世因果

前世因,今世果,每一次相遇都是冥冥中注定的因果。你身边出现的人,注定出现在你的生命中,他一定会教会你什么,或许前世你跟他有缘,今生续,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前世的债...

信愿法师:我家小兔猫往生记

信愿法师:我家小兔猫往生记

【念佛感应录】我家小兔猫往生记2003年10月,我儿子从大学的同班同学那里买了只小兔崽,因为学校寝室养不是很方便,暂时拿到我家代养几天,准备放寒假时再带回黑龙江老...

洛桑陀美仁波切:宽容  包容  心量

洛桑陀美仁波切:宽容 包容 心量

人们总是排斥自己不喜欢的人,担忧自己害怕的事情,其实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人生当中的任何境遇和容纳一切人,无论是世俗意义上的善或是恶,好或是坏,自己内心当中包容的越多...

恒传法师:当孩子有出家的意愿时,只要他是真心慕

恒传法师:当孩子有出家的意愿时,只要他是真心慕

问:阿弥陀佛,师父,前年底我推荐小儿禅修了十天,法名明空,去年5月出家了一个月被他父亲逼回家了,但性格各方面都有些改变,直到现在他经常放生,帮助他人,今年26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