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师:供养凡夫僧,生的是供养三宝的功德

“有诸数取趣。于师及比丘”。对于恩师、法师和比丘,这是狭义的,这个师是狭义的。如果把这个师广义的说的话,就是一切善知识,包括世间的教你的、帮过你的,这些友人,也属于一种世间的恩师。世间的恩师也要恭敬,就是这个含义。在这里这个师是狭义的,是法师。

对于法师和比丘,“暂时起恶心。命终堕地狱”。暂时起恶心,这个暂时是时间很短的意思,时间很短。不管是什么因缘,如果说你对佛,包括我们的法,包括法师,包括比丘起了嗔恨心,暂时的嗔恨心,也会堕入地狱的。

我们学佛呢,如果是只这么念经文,只是体会一些大概,一些大纲,一个框架,如果把他细化地分析,细化地讲的话,他里边涵盖的知识点非常非常多。有人可能会搞不懂很多问题,特别是我们末法时期的人,经常遇到假出家人,假的出家人,在行骗的或者是不如法的。

当我们看到假的出家人在行骗或者不如法的时候,我们可能当时没法辨明他的身份的真假,但是他的行为明显地不如法了,有很多人就对所谓的僧人生了嗔恨心 ,那是我们自己没搞明白,就是不懂怎么处理。

如果说遇到不如法的出家人,明显的行为不对,你就把他认为是假的,他不是三宝。因为他行为不对,他的行为已经脱离三宝的队伍了。或者你可以这样看,他是个演员,当你感觉到他是个演员这样想的话,就是把的实质身份排除在三宝之外了,不至于说,因为你看到不如法的僧相,然后你对整个三宝生嗔恨心,对三宝生嗔恨心堕地狱。

道理一样,就像我们对一尊佛像,就像我们的佛像,一尊佛像,或者多尊佛像礼拜的时候、供养的时候;或者见到一位僧人或者多位僧人礼拜的时候、供养的时候,你一定想:我以一尊佛像作为礼拜的对境,我以一位法师或一位僧人作为供养和礼拜的对境,那么真实的供养对境是什么呢?那就是整个三宝。

你供养这一个凡夫僧,可是整体他生的会是供养三宝的功德。在你心里也要这样理解,我供养一个僧人,不是他一个人,是供养的三宝,我供养的三宝。这样的话,功德就无量无边地增大。

摘自仁清法师《因果报应 听佛细说》

——佛说《分别善恶报应经》讲义

 

点我:

相关文章

人,一定要懂得拐弯

人,一定要懂得拐弯

漫漫人生路,看得清比走得快更重要,因为走得对才能走得远。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没有笔直的。水能直至大海,就是因为它巧妙地避开所有障碍,不断拐弯前行。许多聪明...

呷绒多吉上师:不够虔诚,就得不到修行佛法的真正

呷绒多吉上师:不够虔诚,就得不到修行佛法的真正

 呷绒多吉上师 开示连载(436):皈依是什么呢?是一种依靠;依靠谁呢?依靠佛法僧,上师三宝;为什么要依靠上师三宝呢?今生我们想要自在幸福,来...

要学好,冤孽找;要成佛,先受魔

要学好,冤孽找;要成佛,先受魔

要学好,冤孽找;要成佛,先受魔若不想好,则冤孽不会来找,愈想好,冤孽愈来找。因为从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所造的善恶业夹杂不清,因此一旦想要修道,所有的债主都来讨债。...

海涛法师:这就是持戒的功德

海涛法师:这就是持戒的功德

就像佛陀的时代,有一个小国王叫普达国王,我都讲过,二十五岁,国家非常有钱,他外表很帅,而且哪一个女朋友追他,他都不要。普达国王,好像不想结婚的样子。而且只要斋日,...

圣玄法师:把功德回向给众生,我吃亏了吗?

圣玄法师:把功德回向给众生,我吃亏了吗?

众生和诸佛,谁更重要?有一次,寺院里要举行大的法会。从各地而来的法师与居士都到寺院来共襄盛举。法会的前一天,大家都一起出坡劳作,有的人庄严殿堂,有的人清扫寺院,还...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与实践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与实践

印光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与实践 余池明 人间佛教是太虚法师提出的关于佛法要关注人间社会现实问题,注重人乘佛法修行的概念,以后教界、学界不断探讨,并公认人间佛教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