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气的有效方法

遇到事情时要勤修以下四观,可选择其中之一观即可:

一观:世上没有一个坏人、恶人、敌人,所谓的恶人是因为其错误的认识和习气导致了错误的行为,我们应该予以理解。

二观:人生如梦,在此梦中我们不应沉湎快乐,不应执著痛苦,梦中我、人、快乐、痛苦等等一切皆为虚幻,当一觉醒来时,无可寻觅。正所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三观: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现在是佛,未来还是佛,不增不减。惹我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妄念,我若起嗔心,则是对他的妄念发脾气,以我之妄念纠缠他之妄念,如此愚昧可笑罢了。

因为自己执著我相、人相,所以才做此愚昧之事。若无我,他惹谁了?若无他,谁惹我了?我之妄念若消,他之妄念亦亡。

四观:此恶人即是以前的我,在无量劫的时间内,我做过和他一样无耻的人、和他一样愚昧的人,和他一样凶狠的人。其时纵是恶人,我也希望别人理解我,爱护我,关心我。

我能理解眼前的此恶人,即是理解前世的我,我若能理解前世的我,我也应当理解眼前的恶人,虽然我不赞同他,甚至反对他,但我应当理解他、爱护他,关心他。

嗔恨心重,说明这个人的业障习气很重,很容易生嗔恚心,看人不顺眼,看事也不顺眼,这是他的业障。但是对真正修行人来说,他是善知识,为什么?没有这些人天天来找麻烦,天天来骂你、侮辱你、欺负你,你的忍辱波罗蜜到哪里修?

所以遇到这些人,我们一切承受,合掌恭敬,接受教训,一句话也不回。他说完了,谢谢他,阿弥陀佛!他每一次骂,你都是这个态度,久而久之,他会觉悟,他会感动。绝对不可以对骂,对骂就没完没了。

他一个人骂,骂累了就不骂了。他在那里骂,我在这里念阿弥陀佛,让他骂,这是消自己的业障。他替我消业障,我应当感谢,我念阿弥陀佛回向给他。如果别人赞叹你,也不要生欢喜心,这未必是真的。人家恭维你,要想到我哪有这个德行让人赞叹,要生惭愧心。

生气,在佛教中称为“嗔恨心”。通常,是对我们不愿听见、看见的人或事的反应。尤其是“自我”受到伤害后,我们往往条件反射般地现起这一烦恼。

阻止这种情绪的发生,主要是从平时开始预防。其关键,在于淡化自我,并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同时,积极修习爱心、慈悲心,以此化解并消除嗔恨。

很多时候,事情刚发生时我们并没有那么生气。但因为不懂得及时制止,使之在心中不断蔓延、壮大。事实上,这个嗔心正是我们自己培养起来的。所以,当我们面对逆境或受到伤害时,应以智慧观照自己的心,而不是随着嗔心跑。那样的话,嗔心就会像星星之火般,顺着风势燃烧起来。

 

点我:

相关文章

宽运法师:功德圆满 圆满功德

宽运法师:功德圆满 圆满功德

功德圆满.圆满功德 --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会.蓝毗尼中华寺  「十方法界圣凡水陆大斋胜会」順利圆满 为庆祝佛陀降生二五五五年,香港佛教「此岸-彼岸...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三十九回拜開樹花夜神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三十九回拜開樹花夜神

  参开窍一切树华主夜神  现身普使知见莲花覆合  恶道中救拔有情断爱网  得大喜光明法证远行地  善财在菩提场中转来转去,没有找到开树花夜神。最后走到一个众花簇拥的花坛,看见一个女神。坐在宝香楼...

佛为何留钵给毗舍离城人民供养

佛为何留钵给毗舍离城人民供养

  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在古印度毗舍离城的?祇园,缓步而行前往游化。当时,世尊回顾毗舍离城,不久后便说此偈:「今观毗舍离,更后不复覩,亦复更不入,于是当别去。」当毗舍离城中的人民,听闻到世...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2、福光王子出家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2、福光王子出家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章 我是否好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章 我是否好

爱与放下 在生活的压力和复杂之下,我们也许会忘记内心最深的意图。但当人走到生命的尽头回顾时,最常问的通常不是:“我银行账户里有多少钱?。”“我写了多少书?”...

信愿法师:病痛折磨厌苦念佛助念往生的王水平居士

信愿法师:病痛折磨厌苦念佛助念往生的王水平居士

【念佛感应录】病痛折磨厌苦念佛助念往生的王水平居士王水平,女,湖北省天门市人。生于1955年8月,于2009年3月20日下午5时病逝,经助念,顺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