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贵在随缘布施,救命要救急

  周生活贫困,家里经常缺米粮。有一回,他向朋友监河侯借三升小米,监河侯却对他说:“可以啊!不过我家现在没有很多米粮,你稍等一段时间,等我向老百姓收一点税之后,再借你三百两黄金。”

  听了监河候的话,庄周很感慨地打了个譬喻:“我来您家的途中,听到有鱼儿对我呼唤、求救,我回头一看,看到路上有一个坑洞里的水快干了,那鱼儿希望我能在坑里倒几杯水。”

  “于是我对鱼儿说:‘我先到南方向吴王、越王商讨借水,然后再将西江水引来这里救你,让你回到东海。’那尾鱼很生气地说:‘我失去了在水中的正常生活,现在只求升斗的水就可以活命了,你却这么回答我,不如你明早就去卖鱼店看,那时候我的身体都已经变成鱼干了!’”庄周的生活非常贫困,他肚子饿是眼前最迫切的问题,所需要的只是果腹充饥的三升小米而已,根本不必多求其他东西,更无法等待那遥不可及的三百两黄金。

  所谓“救命要救急”!他以鱼儿做讽喻,鱼儿已命在旦夕,若时间拖太长了,就算给它再多的水,也发挥不了效用、救不了命啊!

启示:

  一般人常常觉得自己所拥有的太少,永远不满足,也吝于布施。然而求助者也许所求不多,只需要微少的东西而已!若不肯及时帮助遇到困难、逆境的人,往往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悔恨。佛法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行善,贵在诚意、贵在量力而为,也贵在随缘布施。

  学佛是要学习简单、朴实的人生真理,唯有身体力行,将“佛法生活化”,才能落实慈悲喜舍的精神,造福人类。

  总之,行善要及时,“渴时点滴如甘露”;若不能时时刻刻把握因缘,或不愿做小善,只想行大善,甚至拖延等待,不伸出援手;这种错误的观念,将会误人误己,甚至误事,对个人、家庭、社会都会造成损害。

  “不因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能适时付出点点滴滴的爱,关怀他人、帮助他人,如此才会有美好幸福的人生。

点我:

相关文章

真正的贫穷与物质无关,而是内心的匮乏

真正的贫穷与物质无关,而是内心的匮乏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贫女一灯的故事选自《贤愚经贫女难陀品》  佛住世时,舍卫国中有一位名叫难陀的妇人,孤苦贫困,靠乞讨为生。见到国王和臣民们纷...

干布国王

干布国王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8、代人受刑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8、代人受刑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 38、代人受刑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

释迦牟尼佛广传八:不当国王装哑跛91

释迦牟尼佛广传八:不当国王装哑跛91

  释迦牟尼佛广传(下)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索达吉堪布 译  释迦牟尼佛广传 八、禅定品 91.不当国王装哑跛  八、禅定品  91.不当国王装哑跛  久远之前,于印度鹿野苑有一梵施国王,势力强...

法句经故事集 解脱要靠自己

法句经故事集 解脱要靠自己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  解脱要靠自己  ◎ 智者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或别人的利益而造作恶业, 智者也不会为了求子、财富或谋国而造作恶业,真正的智...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金铠逐步统领四大洲79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金铠逐步统领四大洲79

  久远之前有一金城地方,当地国王名为金子,释迦牟尼佛那时即转生为金子国王太子,名为金铠。金铠又有一妹,名为金光,金光后与一大臣之子名为欲精者贪享世间妙欲,以致因不净行而毁坏种姓规矩,国王得知后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