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贫穷与物质无关,而是内心的匮乏


na mo a mi tuo fo
無 阿 彌 陀 佛


贫女一灯的故事

选自《贤愚经贫女难陀品》

  佛住世时,舍卫国中有一位名叫难陀的妇人,孤苦贫困,靠乞讨为生。见到国王和臣民们纷纷供养佛陀和僧众,自己也想加入其中,可苦于身无钱财,心中暗自追悔宿世造下的罪业,陷自己于如今的困境。

“我之宿罪 生处贫贱

虽遭福田 无有种子


  她想献上微薄的供养,但在城中乞讨了一整天,仅得一钱。拿着这仅有的一钱,来到油店买灯油。店家问,一钱只能买很少一点油,能作何用?

  难陀女将心愿详细告诉他。店家心生怜悯,给了她双倍的量,足够注满一盏灯。难陀女十分欢喜地来到精舍,以灯供佛,发愿礼佛后,便离开了。


我今贫穷 用是小灯

供养于佛 以此功德

令我来世得智慧照

灭除一切众生垢闇”  

  一夜过去,其他灯都已熄灭,唯独难陀的这盏灯还在燃烧,灯芯丝毫未减,像新点燃的一样。

  当值的目犍连尊者见天色已明,准备收掉灯具,等天黑时再点燃。但不管他用手还是衣服扇,都无法熄灭此灯。

  佛陀见状便告诉他,这盏灯凭声闻乘弟子的力量是无法动摇的,即使用四大海水来浇灌,以大风吹也不能使之熄灭。为何会这样?

“所以尔者 此是广济

发大心人 所施之物  

  佛陀话音刚落,难陀女又来拜见佛陀,以头面顶礼,世尊当即为她授记。

汝于来世二阿僧祇百劫之中

当得作佛 名曰灯光


  难陀得到世尊的授记后欢喜无比,长跪请求佛陀允许她出家修道。佛陀应允,于是她便成为一名比丘尼。

  佛陀的弟子阿难和目犍连见到贫女从此得以免除苦厄,出家并得佛授记,便上前长跪合掌,请问世尊其中因缘。


难陀女人 宿有何行

经尔许时 贫乞自活

复因何行 值佛出家

四辈钦仰 诤求供养”  

  佛陀告诉阿难,在过去迦叶(shè)佛住世时,有一位在家修行的妇人,前去供养迦叶佛和僧众。然而,迦叶佛先得一位贫女的供养,且此女已证得阿那含果。

  那位妇人因自己富有而轻贱贫女,并出言对迦叶佛表示不满。

世尊云何不受我供

乃先应彼乞人请也

  由此因缘,她五百世中都生于贫贱乞丐的家中。但因她贫贱中依然坚持供佛及僧,敬心欢喜。

  如今遇到释迦佛出世,得以出家并获成佛授记,举国钦仰。


  当时与会大众,闻此因缘,皆大欢喜。国王及臣民,听说贫女因供养一灯而被授记,心生钦仰,并各自布施最好的衣服,四事供养无有缺乏。全国男女,不分尊卑大小,竞相来到精舍供奉香油灯。

  树林内外处处充满,好像繁星布满空中,日日如此,经七夜之久......

“诸树林中 四匝弥满

犹如众星 列在空中

日日如是 经于七夜


祈愿一切众生都能早闻佛法

点亮心灯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 究证菩提



 

点我:

相关文章

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

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

  《阿含经》里有一则故事,记载小小一粒米饭的力量相当于一座须弥山。  话说有一对贫穷的夫妇住在炭窑洞里,四壁萧条,夫妻俩甚至要共穿一条衫裤,丈夫穿出去了,妻子就只好守在家里;妻子外出时,丈夫衣不...

普陀洛迦山开山故事:梅福庵和炼丹洞

普陀洛迦山开山故事:梅福庵和炼丹洞

  西汉末年,九江有个县尉,姓梅名福,字子真。他刚正不阿,几次上书要皇帝铲除乱臣贼子,重用忠良贤臣,改革弊政,中兴汉室。可是,他一番苦心,又有什么用呢?  一天,梅福漫游郊外,看见几个村童在抢夺一...

旧杂譬喻经--僧会

旧杂譬喻经--僧会

旧杂譬喻经 吴康僧会译      旧杂譬喻经卷上 (一)   昔无数世有一商人。号曰萨薄。时适他国卖赍货。所止近住佛弟子家。佛弟子家时作大福安施高座众僧说法讲论罪福。善恶由心身口所行。及四谛非常苦空之...

德育故事:余庆余殃之李崇矩

德育故事:余庆余殃之李崇矩

  李崇矩。信奉释氏,饭僧至七十万。造像建寺尤多。尝劝太祖释叛党妻子万余人。有郑伸者。客崇矩门下十年。上书告矩阴事。太祖释不问。未几。崇矩为大将军。子继昌。累官左神武大将军。郑伸早死。母诣继昌乞丐...

佛说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不空

佛说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不空

佛说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迦毗罗卫国。释迦种族聚落。尔时有一释种。住车尼摩迦聚落。于佛净信于法净信于僧净信。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于僧。不疑于佛不疑...

为脱罪业僧璨求法慧可妙法点醒三祖

为脱罪业僧璨求法慧可妙法点醒三祖

  由于北周武帝宇文邕下诏禁佛、道二教,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禅宗二祖慧可来到江淮之地。这里奇绝的高山为他的藏身提供了最好的场所,于是,慧可往来于司空山和天柱山以及太湖之间。而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