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供僧和点灯的功德
供僧和点灯的功德 请师父慈悲开示供僧和点灯的功德都有哪些? 海涛法师开示:先讲一个故事。曾经,目犍连尊者生天看到一个皇宫,亮的,那个天女美的不得了。目犍连想说,这个天女上辈子做了什么大功德,我来问问她。结果目犍连尊者问她:这位庄严美丽的天女你上辈子做什么善事啊?为什么你的皇宫发亮、你的外表这么美?这位天上的天女(天神)说:目犍连尊者,不好意思,我上辈子是波斯匿国王皇宫的婢女。我晚上起来上厕所,结果经过国王在拜拜的地方,有一个灯熄掉了,我把它点燃了。我把它点燃后没多久,我就舍报了,就这样生天了。原来我生天的因就是因为晚上起来点了那个灯、供了佛。所以各位点灯功德大不大?大!但是这个大,大乘佛教说,千万不要为你自己做。我点这个灯,供养所有生病的人,供养所有的孤魂野鬼,这才叫大功德。 [缅甸行程第一天,大众就有福德因缘,得以恭敬供养300位僧侣袈裟,长养众善。] 出家人是我们的福田,所以出家人,天神也以出家人做福田。能够供养修行的出家人,天上的神和世间的人才会有福报。所谓福报,就是长寿、健康、富贵,一切满愿。 [袈裟,在一般人心中的印象,便是佛教出家人所穿的衣服。然而袈裟的意义绝非仅止于此,它是为求解脱之人所穿法服,因而有着"善哉解脱服"之称。它更有着自利、利他的种种功德,所以也叫福田衣,田地有生长的意义,代表了佛法的利己利人,种种功德的相互滋长。] 外面还有出家人,把他邀请进来,这样功德最大。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就是--尊敬,我们能够尊敬了解生命真理的修行人,这个世间就有真理。就像一个学生尊敬老师,学生就可以得到老师的教育。 [虽然在家众自身不能着袈裟,但若是礼敬僧伽与袈裟,或发心供养袈裟等,也获福无量。] 自己也发愿,将来来世也可以穿着袈裟。"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供养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足佛法,现世者,消灾延寿,一切满愿,往生者,男女孤魂,同享功德,永离三途,同生净土。回向历代祖先、七世父母、累劫冤亲债主、堕胎的胎儿、生病往生的",我们要把这个福田回向给他们。自己也可以观想:供袈裟的福田、供养佛塔的福田、等下点灯的福田。回向给所有轮回的众生,将来都能够离苦得乐。大家功德无量。阿弥陀佛。 佛在经典说,如果在有舍利加持的、真实的佛舍利塔面前忏悔,乃至最重的麻风病、恶业、癌症都可以消除。所以我们现在大家要来忏悔,也引导我们的祖先、我们过去伤害、吃牠、堕胎的冤亲债主,我们都要向他忏悔,愿大家都得到业障消除,业障消除以后就能够满愿。往生者也可以超度。 [夜晚的大金塔灯光烛光互相辉映,更显绚丽。师父带领大家在此诸佛慈视,诸天护念的殊胜圣地,点燃一万盏灯。] "燃起佛前灯,灭除心头火,愿此大智慧,照破众无明,菩提心灯,大悲为油,大愿为炷,大智慧为光,当愿众生,圆满觉悟,离苦得乐。" [明灯万盏照彻三千世界,心莲万朵供养十方诸佛。一盏盏油灯照亮了世间的黑暗,也划破了心中的无明,点燃每个人内在的菩提心,与慈悲相应,庄严世间。] 今天总共点了一万盏灯,不是你一个人只点几盏灯,而是每个人都点一万盏灯。所以佛教说:万人共造善恶因,每人皆得万人果。所以一万个人共同做的善事,如果你来参与,你就得到一万个人所做善事的结果,所以今天等于大家都点万灯、都供很多袈裟、绕几百万圈大金塔。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品中说,燃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是广修供养中的一种事供养。] 观想他们无病无苦了、手脚恢复了、身体没有伤了。 [《佛说施灯功德经》说:佛有无量胜妙善法,为一切众生无上福田。若七众以灯供养,其福不可思议。] 现在念六字大明咒,愿所有六道众生,各各发菩提心,除了物质满意了,现在内心里面充满了慈悲心、菩提心,没有恨、没有欲望。"唵嘛呢叭咪吽… …" [观想灯火如须弥山般的高,灯身如大海般无边。愿此殊胜福德回向给身体残缺、眼睛失明、身心痛苦、贫穷饥寒等等受苦的众生,远离痛苦烦恼,永不堕黑暗三途。恢复健康、财富无缺、智慧增长。] 成就所愿咒:"爹雅塔 班赞哲雅 阿瓦波达 呢耶 娑诃。"大家来这边随喜大金塔功德,所以如果你们要供养红包,那就供养整个大金塔,所有所有的。sadhu sadhu sadhu 随喜!! 文章来源:海涛法师_弘法短片_菩萨精神在缅甸2 大家都喜欢戴这个护身符,那个护身符,买这个保险,那个保险……其实这些都不保险!最好的护身符是戒体,最好的保险是皈依三宝。你若是对三宝生起了信心,真正地皈依了三宝,... 从前有位富有的寡妇,在社交圈内以乐善好施闻名,她有一个忠实又勤劳的女仆。一天,女仆心血来潮,想探究她主人的慈悲善举,是否发自内心的真诚,或只是上流社会富有外表下的... 做了善事以后,一定要如理回向。因为善业在没有成熟前,就有可能遭到损坏。何种情况会毁坏善业呢?第一、发瞋恨心。在大乘佛教里,所有烦恼中最严重的就是瞋恨心。生起严重的... 从前,在波罗奈国曾经流传着一个不合理的习俗:凡是家里的父亲年满六十岁时,子女就必须给他准备一条毯子,让他住在门边,去看守门户。 当时,有两兄弟也正在打算着把他们的父亲送去看门,哥哥对弟弟说:... 舍财作福的智慧蔡礼旭老师“舍财作福”。财有两种,一种是物品与钱财,属于外财;另一种是劳力与经验,属于内财。外财、内财都可以积累我们的福分。其实内财比外财更难舍... 【前言】清朝末年,印光大师驻锡普陀山时,定海知县曾礼请大师讲经弘法,大师因语言隔阂之故,于是派一位法师去讲《文昌帝君阴骘文》。大师不讲佛经,而讲一般的世间善书,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