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瑞法师:把修行落实到生活中

把修行落实到生活中

如瑞法师
 
我们每天都在修行,希望自己能够找到“道”,能够证“道”,这全在日常功夫的用心。我们常常说要持戒,持戒就是要把自己的身管好;把自己的口管好;把自己的心管好。如果真的把身口意管好了,这才能与道相应。
 
曾经有位马祖的弟子,盘山宝积禅师说:修行人就不说是非,不说三道四,不说这个世间上与自己不相干的事。虽苦,但是也不动这颗心。
 
修行人就像我们大殿里塑的佛像,没人来朝拜他,他是这样子,如如不动;即使幢幡宝盖,热热闹闹的人来朝拜、赞叹他,还是如如不动。一个修行人就是要不被赞叹、毁谤所动。口不说非法之语,心也不想非法之事。如果口说了,心想了,就昧了自己(就是耽误了自己)。我们勤勤恳恳的修行,就是希望不浪费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每一秒。要在生活当中的吃饭、穿衣,注意训练自己的身口意。
 
为什么常常说戒律要修,他不仅仅是本上的理论,而是要真正把戒律用在我的生活当中,来注意修正自己的不善行为。佛说:要常尔一心。如果我们没有注重脚踏实地的去把学到的东西,用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来看护好我们的身口意,就得不到修行的利益。佛告诫我们:善护于口言,身莫作诸恶。如果我们能常常的体会,就能像宝积禅师一样。
 
宝积禅师悟道的因缘很特殊。有一天路过菜市场,见一个人到肉摊上去买肉,当时叫客官,买几斤肉。告诉卖肉的,你给我专挑瘦肉的地方。卖肉的一听,手一叉腰,往肉上一指:“你说,哪里都是瘦肉”?他听了这一句话,言下有悟。还有一次人家送丧,送丧的都要有人唱呀、说呀,其中一个人唱的是:“鸿胪自此乘西去,灵魂不知归何处”。他一听就明白了。
 
我们说,他之所以能在简单的两件事情上明白,这和他平常的用心是分不开的。我们遇到很多很多的因缘,都可能会使自己开悟,就是因为我们的心太粗,而错过了。其实我们根本就没有训练过这颗心,所以就没办法开悟明白。
 
我们出家不易,能安定的修行更是难得。有位同学说烦恼。我说:行,给你说一个梦话。(正好那天做了一个梦)梦里:领着同学们在麦田边走,旁边都是麦田,很多的人都说,如果要我种麦田我可不种这块,这块不成形。那个人又说,这块麦田太贫瘠了,我不会种。这么一路走来,挤挤吵吵的,没有一个人说,让我种这一块。我就有感悟:在修行当中,也和种麦田一样,你今天遇到的因缘,对你来说就是很难得的,你应该好好地去耕耘播种,不管它是个什么形状,或这块土地肥不肥沃,经过你精心的打理,他总是会长出庄稼。如果我们错过每一天修行的因缘,都觉得明天还可以修,或者我到某某处再去修,就是错过了开悟的机会,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修行真的不难,难就是难在我们不能老老实实听佛的话,好好的来摄护自己的身口意,当我们随着习气要说废话的时候,就应该马上起一个观照,阿弥陀佛!没用的话,我就不说了。影响道业的这个事,我不想了。真正的修行是修出来的。如果要问我修行的经验,我也就是只能告诉大家,就是老法师的教导:“老老实实,板板正正地去修”!如果你自己学了半天都不能用佛法来调理自己,那你不是昧了自己吗?太可惜了!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随遇、随缘、随安、随喜,一生四随,字字如金

随遇、随缘、随安、随喜,一生四随,字字如金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寺院,里面住着一老一小两位和尚。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一些花种,让他种在自己的院子里,小和尚拿着花种正往院子里走去,突然被门槛绊了一下,摔了一跤。...

印光大师:为何没受戒的人也​要持戒

印光大师:为何没受戒的人也​要持戒

五戒前之杀盗淫妄四条,乃性戒,无论受戒不受戒,皆不可犯。犯之均有罪过。但未受戒者犯之,则按事论罪过。受戒者犯之,则于事上论罪之外,又有一层罪过。受戒也要持戒,不受...

人的福报与邪淫恶报的剖析

人的福报与邪淫恶报的剖析

自古就有句俗话“万恶淫为首”,很多人很困惑:淫真的那么可怕吗?难道淫比杀人、放火、抢银行还更可恶?况且“性”乃人之天性,为什么要去压抑甚至泯灭它呢?其实,“万恶淫...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L 11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L 11

1159经:本经为佛陀对居士说布施功德。 谈到布施的功德,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达摩祖师与梁武帝之间的一番对话。按照流行的说法,达摩与梁武帝之间的对话大致如下: 梁...

学佛人要学会像大海一样,宽容别人!

学佛人要学会像大海一样,宽容别人!

我们对天灾人祸要学会忍耐,对自己的清苦一生要学会忍耐,学佛当中讲究忍耐,你就能够超脱苦海,因为忍耐是学佛人的基础。在佛法上讲,忍是出离苦海的最妙法。忍耐能够修成戒...

星云大师:随缘的性格

星云大师:随缘的性格

处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现代社会,如何坚守善恶是非观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能圆融的与人和谐相处,《大乘起信论》中的‘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是为人处世最好的性格。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