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恕道从善语做起

  修行要“远离粗言”,粗言就是粗恶的语言,包括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四种口业。要远离粗言,不能去说,因为既害人又害己。

  在身、口、意三业中,最容易犯的就是口业——口无遮拦嘛。因为我们都有这种烦恼:总是会看别人的缺点,看到了总是喜欢说出来。于是就造了口业。

  言语伤人,就好像热天忽然面临着寒冷的冬天一样。一句恶言伤了人家的心,对方是一辈子都会怀恨在心的。

  怀恨的种子记在识中,可能生生世世双方都会碰面。像存的本钱还会长利息一样,微小的恶言以后可能形成大的冤家对头,相互伤害来报偿。这样一来,自己造口业有果报,又害别人生起瞋恨之心,彼此都受伤。

  相反,就要“修习善语”——慈善、真诚、和合、恭敬的语言。修习善语,自他受益。菩萨四摄法里也有“爱语”这一法。

  语言对人的心理作用是非常细微的,但我们却常常在这方面不太注意。得罪了人都不知道怎么得罪的,以后生活、人生很坎坷都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其实问题常常就出在口无遮拦,喜欢讲人坏话,这话又传到对方那里,于是就得罪了对方。人家以后跟你过不去,你还会想:“哎!他怎么这么坏呀?”实际上是自己种的恶因之果报。

  所以要修习善语、随喜赞叹他人。其实这不容易,但我们要逆生死流而行之啊!一般人都是说人家的坏话非常厉害,非常痛快,恨不得将人家祖宗三代的坏事都给说尽,他才高兴;赞叹别人一句,却很难出口——就是赞叹不出来。修习善语不是很容易的。

  为什么一定要培养一种同体的慈悲心、不忍之心?当我们想用恶语伤害对方时,如果有同体观,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自己愿不愿意被这种恶语伤害呢?

  恕道的根本的精神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就远离粗言;通过“己欲达而达人”,修习善语,人我兼利。

 

点我:

相关文章

大乘止观法门--南狱思大禅师

大乘止观法门--南狱思大禅师

大乘止观法门 南狱思大禅师曲授心要 南岳大乘止观序 两浙路劝农使兼提点刑狱公事朝奉大夫行尚书度支员外郎护军借紫朱頔撰   鹤林示灭而来贤圣应世者非一。咸以六度万行通达大智。安住于法界拔济于群迷。金文宝...

放生愈疾:19、万生保友项天瑞《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愈疾:19、万生保友项天瑞《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原文】  19、万生保友项天瑞  浙鹾商项天瑞,字友清。其家有淳...

百喻经新白话版5

百喻经新白话版5

  63.伎儿著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  昔日乾陀卫国有艺人们,因为当时闹饥荒,要到别的地方谋生。途中经过婆罗新山,在这山中,素来有很多恶鬼、食人罗刹。  当时艺人们会聚一起住宿山中,山中风寒,就烧火...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六--澄观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六--澄观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六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第三义理分齐已知此经总属圆教未知圆义分齐云何。   第三义理分齐中疏文分二先总明大意后今显别教下开章别释前中分三初结前生后二总显...

每天念经感得金刚神速来显灵救护!

每天念经感得金刚神速来显灵救护!

  久埋不死口生莲花 :  宋朝时候,周兴在扬州府衙门当差。他从小就每天诵一部金刚经,无论公事繁忙,或天气寒热,都不间断。  淳熙元年,朝中有一个大官做寿,太守莫濠差周兴带了一千多贯钱到京里去送寿...

百业经 金色比丘尼--堪布索达吉

百业经 金色比丘尼--堪布索达吉

金色比丘尼   ——丑女供养佛塔,感得金色身相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一户贱种人家的妻子生下一位具有十八种丑相的女孩,她的父母都很忧愁,父亲说:「这样难看的孩子,干脆趁晚上,把她溺死,再丢出去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