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证悟空性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也许有些人觉得不解:证悟空性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有什么关系啊?对我有什么帮助啊?这个关系、帮助就大了!证悟空性之后自然就能看开放下了。

我们有一句法语:“世上没有完美,想开了、想通了就是完美;世上没  有完美,随缘了、放下了就是完美。”这就是完美,完美在于心态。简而言之,证悟空性之后,我们自然就不执着了,就可以轻松自在地生活和工作了。

我们知道一切都是无常的,但并非自然就知道,而是需要特意地、非常勉强地去想。证悟空性之后自然就明白了——原来一切都是无常的。

无常的意思是随时都会变。当你的内心觉悟了,在对境中自然就淡定了。因为你知道变化是一种自然规律,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你就不会因此而着急上火,烦恼痛苦了。

比如世间人对感情的执着特别强,当感情发生了变化(感情是会变的,没有不变的感情),如果没有证悟空性,心里肯定会有很多的担忧、愤怒、痛苦和烦恼;如果证悟了空性,这件事对你来说就是一种自然规律,很正常,你的心境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我们不能逃避对境,也逃避不了,但我们可以在对境中如如不动,不受对境影响。解铃还须系铃人,解脱了,自然就不会因此而烦恼痛苦了。

一般人都是这样,别人的一个眼神、脸色也会牵动我们的心。若是对方面带笑容,我们的心里就很高兴,如果对方不礼貌我们的心里就不舒服……证悟了空性就不会这样了。你知道这也是无常的,人不可能二十四小时都面带笑容,有情绪的变化也是正常的。若是不明真相就会因此烦恼痛苦。

无论脸色还是感情等等一切变化,都能看得很淡,不受影响,如如不动,就大自在了。因为心不会再随境转了,这就大自在了。不可思议啊!证悟了空性就是这样,一切随你的心转。

平时接触过佛法的人也知道。但是因为没有证悟,没有真正达到空性的境界,所以还是时好时坏。有时候提前有点准备,对境来了就把握住了;有时候没有提前准备,对境突然降临就陷进去了,然后就烦恼痛苦了,把握不住。当真正身临其境般亲身体会到空性,自然就息灭了一切烦恼,否则只是说说罢了。虽然道理都懂,但这些分别念、烦恼还是很强烈。

——摘自十五届万盏法会开示四《佛海观音修法传承及空性开示》

 

点我:

相关文章

觉真法师:从“布施度”谈佛教慈善济世的救度功能

觉真法师:从“布施度”谈佛教慈善济世的救度功能

从“布施度”谈佛教慈善济世的救度功能 觉真法师 据说,西方人研究了佛教以后,发出一声惊叹,说:“基督教是穷人的救星,佛教才是富人的救星”。此言缘何而发,我不甚...

佛陀慈悲度化贪睡比丘

佛陀慈悲度化贪睡比丘

  [智慧故事] 发表时间:2018-08-29 作者:未知  佛陀在舍卫国传法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心智昏钝不明,完全不能体会佛陀苦心的教导。他贪爱色身的快意舒适,每日饱食后即关起房门恣意睡眠,从不...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第54集善恶果报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第54集善恶果报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堪布索达吉 译  佛门映像268  编辑制作:定静工作室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54.善恶果报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

游祥洲教授:论中国佛教忏悔伦理的形成及其理念蕴

游祥洲教授:论中国佛教忏悔伦理的形成及其理念蕴

论中国佛教忏悔伦理的形成及其理念蕴涵游祥洲从传统到现代——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页121-135---------------------------------...

以至诚心供佛,获大利益果报

以至诚心供佛,获大利益果报

  昔日,世尊在负弥城随缘度化。有一天,佛陀告知阿难尊者一起前往波婆城,尊者回答:“是的,世尊!”阿难随即严整衣钵,与诸大众随侍世尊,经末罗城来到波婆城的阇头园。  当时,有位名叫周那(又译纯陀)...

嘎玛仁波切:问世间情为何物怎一个苦字了得

嘎玛仁波切:问世间情为何物怎一个苦字了得

人世间有很多美好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无论多么美好的感情,都逃不开“苦、集、灭、道”。尤其是苦,是我们必须要正视面对的。其实我们目前都在“苦中作乐”,人道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