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信正行·学佛是否必须放弃现有生活&#8203

学佛是否必须放弃现有生活的享受?

不一定,要看情形,无目的的享受,应该收弃;有理由的享受,必须维持。

佛要金装,是装给众生看的;人要衣装,是装给一定的社会层次的人看的。享受的本身是代表人的身份、地位和立场。在需要威仪、礼节的场合和环境,如物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享受是一种礼貌、隆重的表示。可是在物质条件贫乏、自己经济能力薄弱、社会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纵然自己有此能力和物力,也当舍去所有的享受和大众共度难关,例如近代的印度甘地就是如此。

今日的社会,为了礼貌或安全的理由,在某些场合、某些环境或者会见某一些人,必须衣冠整齐,必须乘用私家汽车;日间有日间的礼服,晚间有晚间的礼服,在日本及欧美地区,参加丧礼有一定形式和颜色的礼服,参加婚礼以及各种正式的集会,也不得穿著工作服、睡服和居家的便服,这些都不该算是享受。

佛法重视因果,今生的福报是由于过去世的布施而来。享受福报,犹如向银行提用存款,提用愈多,存款愈少,终有提空之时;今生享受愈多,福报所剩愈少,终有用毕之日。应该一方面继续修福,同时也要惜福,才能达到福德圆满的程度;否则,纵然有福,也有所不足。

因此,从原始的佛教开始,就主张比丘要身无长物:一则是为戒贪,二则是为惜福,三则是为减少对身体的执著;出家众固然如此,在家众亦复如此。

出家沙弥就要遵守不著香花蔓、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唱伎、不故往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不带手饰,不蓄银钱、宝物等戒律。在家众如果能够做得到,除了银钱必须使用之外,其他也应遵守;如果不能遵守,希望在一个月的六天之中,受持所谓六斋日,来比照出家的生活而行,目的就是在于惜福而放弃享受。此所谓享受的内容,应该包括吃的、用的、住的、坐的、睡的、身上带的和各种娱乐设施。这便是节流更重于开源,布施是为福报开源,放弃享受是为福报节流。

可是,释迦世尊的身相,就有卅二种大人相,是一种福德、庄严、智慧相。传说释迦世尊也接受金缕袈裟的布施供养,也受给孤独长者以黄金铺地,买下了只园精舍而供养佛陀。当时的福德长者们供佛斋僧时,都用上好美味的饮食,并且庄严、修饰精舍和供佛斋僧的场所;许多有名的说法之处,后来都成为佛教史上著名的庭园和花园。

从佛经里面所见到的佛国净土,例如:西方的弥陀净土以及《华严经》的弥勒楼阁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所见的诸大菩萨的宫殿,都是金碧辉煌,极庄严之能事,那也就是大福德者,福德与他们的生活同在,而以他们财富表现出来;好像贫贱的人身相丑陋、皮肤粗糙,富贵的人身相庄严、皮肤润滑,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福报,与放弃享受或贪图享受无关。

我们所说的享受,应该是指贪图个人的口腹之欲,饮食山珍海味等稀有食品,不为请客,也不为礼节,只为了表现一己的富有;或为使得他人羡慕、注目而蓄意的打扮、化妆、穿著,以满足自己的虚荣;或者为了官能的享受、刺激,而去歌榭、舞厅、妓院等声色犬马的所谓游艺场所,纵情放逸、挥金如土,这些行为当然是学佛者应该放弃的。

南无阿弥陀佛 🙏🙏🙏

 

点我:

相关文章

宣化上人:出家前一定要念佛学院,是吗?

宣化上人:出家前一定要念佛学院,是吗?

金刚棒喝─宣公上人答问录781.问:自九月十二日为先父参加幽冥戒之后,至今身体不适。其因果如何,请慈悲开示?宣化上人:至今不适;你就不受幽冥戒,也不一定就会没有这...

蕅益大师:持戒便是平心,念佛便是直行

蕅益大师:持戒便是平心,念佛便是直行

示靖闻香山参鸟窠。直告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三岁儿说得。八十翁行不得。从上诸祖。指点出生死法。最简易明白。正不必金刚圈栗棘蓬为玄妙也。后世学人。偷心益多。祖庭方...

《纪文达公笔记摘要》:巧舌罚哑

《纪文达公笔记摘要》:巧舌罚哑

纪文达公,讳昀,清朝学者、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录其平时所见所闻奇异之事著《阅微草堂笔记》一书,约三十万余言,详述因果六道轮回之事征,多系真人真事。民...

近梵法师:破坏别人出家,罪报很重

近梵法师:破坏别人出家,罪报很重

出家要跟随着善知识比丘近梵法师 讲于万佛圣城大殿2011年10月10日星期一晚上人、各位法师、各位佛友:再过两天,就是上人的出家日;在这个观音七的圆满日,也就是星...

净空法师:不生气的好办法

净空法师:不生气的好办法

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世间都是假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每天多念几遍,一切莫当真,否则吃亏上当就是你。有人对你发脾气,不要对立,不要反抗,...

定弘法师:不通过父母同意出家​,是

定弘法师:不通过父母同意出家​,是

问:下面一个问题,父母是自己的冤亲债主,也是出家前最大的魔考,不通过父母同意出家,是不是不如法?虚云长者、海涛法师,以及我见过很多没有经过父母同意就出家的师父,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