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波法师:佛教对生活的看法

我们今天探讨一个题目,叫:佛教对生活的看法。所谓生活就是一种责任,当然它是一种因缘,因缘就是一种责任。你有你的责任,我有我的责任;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生活。不同的因缘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责任,我们每一个佛教徒来讲,要担当责任。现在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逃避责任,逃避现实,这不正常。

前几天,有一个居士在家里闹了矛盾,跑到这儿来,说:“师父,你把我剃了吧。”我说:“剃了干什么呢?”“哎呀,剃了就不烦恼了。”我说:“剃了一点都不凉快,你到外边试试去。”如果你的心里不能解决问题,你外表上剃了有什么用呢?没有用。如果外表上剃了,没有解决心理的问题,那我说,这也不是真和尚。当然,修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我要去发心,我要去面对。面对什么?面对生活、面对因缘、面对责任,我们回避不了这些问题。

在家的佛教徒有社会责任、有家庭责任、有信仰责任。出家的佛教徒,也有社会责任,你要守法嘛,遵守规则嘛,当然你也有信仰责任,那么你的信仰责任甚至比在家的佛教徒还要重,还要艰巨。你如果不负责任,那多尴尬的一件事,庙建得越漂亮,不越麻烦吗?

我们现在不承认说庙少或者庙多,关键的问题是庙在干什么?这似乎应当引起我们广泛的注意。所以我们回避不了这个责任、这个因缘、这个生活,我们既然回避了,就等于失去了成长和锻炼的机遇和下手处。你要回避了,你就等于没有机会了。

你比如说,一个佛教徒在家里不负责任,天天跑到庙里。当然,除非他的家里能够放得下,那家里人就会对他有意见,甚至会仇视他,不仅仅对他有意见,不仅仅对他仇视,甚至对我们这个寺院、对我们的佛教信仰也会仇视,也会有意见。

这个问题可能你没有注意到,因为你只考虑你自己,所以很多佛教徒是自私的,自私怎么能学佛呢?自私是不能学佛的,自私也不能证明你有信仰。你要考虑别人如何看我,你要考虑别人如何通过我来认识、理解、受益佛教。如果你从未考虑,那么你恐怕是对佛教造成了一种污染或者障碍,你有责任。甚至因为你,别人的误解、别人的错觉,甚至别人走错了路,都跟你有关系,难道你能回避吗?肯定回避不了。

 

点我:

相关文章

癌症证明了老天爷比人厉害

癌症证明了老天爷比人厉害

现在人的病为什么就伴随着花大钱,却很少有出现偏方救病的方法呢?有些人说,是医院太黑。其实哪怕是黑,也是人的恶业感召来的。没有阴德,遇不到好的医生。我发现很多人的病...

界诠法师:轮回之苦

界诠法师:轮回之苦

轮回之苦 修行是艰辛的,但必须要修行。 众生由于无始以来,因懒惰纵欲而一直流转生死。今遇佛法,虽知修行能出生死,却依然不肯修。怕吃苦、怕辛苦,但细想轮回不是...

黄念祖:这是往生的关键

黄念祖:这是往生的关键

蕅益大师指出,往生关键,就是信愿。大师说能不能往生,就看你有没有信愿;至于品位高低,那在于念佛的深浅。可见往生关键是正信切愿。有了正信,有了切愿,乃至十念都可以往...

传喜法师:往生解脱靠接引

传喜法师:往生解脱靠接引

往生解脱靠接引——新斋堂开示2012.05.25 净土应该是果嘛,但不能够说没有因。你说念一句佛号要欣厌具足,要欣求极乐世界,厌离娑婆世界。这个厌离心要修很久...

学诚法师:皈依——次第学修的开始

学诚法师:皈依——次第学修的开始

皈依——次第学修的开始 2009 年 10 月 1 日,龙泉寺开始尝试以封闭式精进共修的模式运作法会,由此 “十一精进共修法会”拉开了帷幕,法会由传统型向教育...

【功德】什么是功德?如何做功德?

【功德】什么是功德?如何做功德?

功德(佛教解释)  功德,指功业与德行;泛指念佛、诵经、布施、放生等善事。语出《礼记.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如何做功德?  不论做功德,还是做善事,都要把握机会。社会上有一些人对于“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