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秘密,无尽财富来自于哪里呢?

【秘密】无尽的财富来自哪里呢?

无尽的财富来自哪里?

经上说,大千世界七宝不足以为奇,遇到佛法是珍奇。

福田经云:“佛告天帝,九十六种道中,佛道最尊;九十六种法中,佛法最真;九十六种僧中,佛僧最正。”盖由如来阿僧祇劫,誓为众生,众善普备,德慧成满,三界天尊,无能及者。其有众生,发一敬心,向如来者,胜获大千世界珍宝施矣。是为最尊,无上之道,故教善男女等,必须于佛法中种善根。

佛教导我们,命中有财富,应该去积功累德,以此财富去修无尽的财富;有智慧,应以智慧布施、奉献、供养一切众生,会得无尽的智慧。 要不是一个大福大智的人,谁肯把自己的利益舍得干干净净?没有人愿意这样做的。所以真正的大福,唯有诸佛菩萨在修。

有求皆苦 无欲则刚 常行布施就能富足

要懂得布施。你要是真的会布施,热心的布施,无条件的布施,你的福报可不得了,你命里头的财富倍倍在增长,你的财就愈发愈多。

给予的多少并不重要 在给与的时候所抱的态度 才是极其重要的

如果您以宇宙规律希望于我们的方式给予 您将会被慷慨地奖赏

我们施出去得越多,得到的也越多。也许这就是那条宇宙公理:“如果你想接受,就必须先要给与”。因为只要我们坚持分享,我们就会打开宇宙的慷慨之门,并吸引富足的洪流流向我们。

一个人的福报应该有多少,就会有多少。而布施出去的这一部分财富,相当于存放在“布施银行”里,“布施银行”是最保险得利息最高的“银行”。《地藏经》讲,这叫“舍一得万报”,也就是民间常讲的“一本万利”。

“历史上最伟大的赚钱秘密”:你要无条件地、快乐的在你获得精神滋养的地方布施,你就会激活这个财富秘密。

布施给那些帮助你触及您的精神世界的人们。布施给那些启发过你,服侍过你,治疗过你,爱过你的人们。布施,而不要期待回报,但是要坚信:回报一定会从某个地方来到你的面前,并且回报的数量会超过你的施予。

财富乃是修财布施而得之果报,佛劝众生广种福田,即是修福。福田有三:

“一恩田”,对于父母、师长、和尚、阿阇梨等,于己有恩德之人,能知恩、感恩、报恩,可生福德,如田地之能滋生长养谷物,故称“恩田”。

“二敬田”,对于佛、法、僧三宝恭敬供养,由恭敬而生无量之福,如田生谷物,故称“敬田”。

“三悲田”,以悲愍之心救助贫困,则能得无量之福。因此,有财富要布施供养,种三种福田,福报则生生世世永远享之不尽。纵然世界毁灭了,福报也不会毁灭。诸佛菩萨福报之大不可思议,原因就在此。

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我们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种下的因将会长出相应的果来。一切的福田都在我们的心宅里面。

“阿弥陀”翻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无量”。心量是无量的,智慧是无量的,德能是无量的,才艺是无量的,寿命是无量的,享乐是无量的,无一不是无量的。而且这些无量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不是向外求得的。

学佛人知道一生所作所为,就为了“修福与修慧”。释迦牟尼佛一生福慧双修,你一生也专做这两件事,果报就无比殊胜。

福中有慧,慧中有福,叫中道。真正的福慧,决定是真诚心,有一丝毫欺骗众生心,福慧都没有了。今后用真诚心对待一切众生,立刻就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佛菩萨护念你这个真心、真诚。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一个恶念都不生,来生就有大福报。这一生晚年福报亦会现前,你修积的太多、太厚,不等来生受福,这一生就现前。福决定是从善心、善行修积来的,要深信不疑。业障忏除后,积功累德。断恶修善,善不修不能成就真实福慧。

重要的不是你所买到的,而是你所创造的。 重要的不是你所得到的,而是你所付出的。

重要的不是你的成功,而是你的价值。 重要的不是你学到的,而是你传授的。

重要的是你的每一次正直、怜悯、勇敢和牺牲之行为能够使人充实,让人强大或是能够激励他人,让他们以你为榜样。

重要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性格。

重要的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在你离开时,有多少人感到这是永久的损失。

重要的不是你的记忆,而是爱你的人的记忆。

重要的是你为人所怀念的时间有多长,重要的是谁在怀念你,重要的是他们为什么要怀念你。

福来自一颗懂得布施的心 德来自一颗懂得宽容的心

智来自一颗懂得谦逊的心 乐来自一颗懂得感恩的心

天地之气 暖则生 寒则杀

故性气清冷者 受享亦凉薄

惟和气热心之人 其福亦厚 其泽亦长

仁慈博爱者心胸宽阔,故能福禄丰厚且悠长,对诸事情都表现出宽宏大度的气魄;浅薄无知者心胸狭窄,故福禄微薄而且短浅,对诸事皆现短视近利的样子。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 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 水滴虽微凡福充满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这本《无量寿经》做到百分之五十,才决

净空法师:这本《无量寿经》做到百分之五十,才决

也有人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这品位高下怎么来的?《十六观经》里有很多讲法,我都没有照那个讲法,我就照《无量寿经》讲。你把《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这些教...

【三界】是指哪三界?佛教中的“三界”如何解释?

【三界】是指哪三界?佛教中的“三界”如何解释?

三界(佛教解释)  三界(梵语:trayo dhātava? ,巴利语:tisso dhātuyo)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灭变化中流转,依其境界所三个层次;又称作三有生死...

《百喻经卷下》:82.比种田喻

《百喻经卷下》:82.比种田喻

  译文:  从前有位农夫,来到一块田边,只见一片好麦苗,生长郁茂,便问主人道:「怎么能使这麦子长势旺盛?」主人答道:「把地整治得平平松松,又施上粪水,就这样旺了。」这人就依照着方法来用,将粪水均...

年轻比丘与王后的因缘

年轻比丘与王后的因缘

  年轻比丘与王后的因缘  从前阿育王在世时,因为信奉佛法而每日供养一千个罗汉饮食。后来有一天,一个年轻的比丘跟随千人的僧团一起进宫。这个沙门坐下之后,上下打量宫殿,又一直盯着王后看。国王因此颇有...

难陀就是这样出家为僧他的经历绝无仅有

难陀就是这样出家为僧他的经历绝无仅有

  一天,佛陀到迦毗罗卫国城中去化缘,走到了弟弟难陀的家门前。  难陀听说佛祖来了,忙起身前去迎接。他的妇人在后面喊道:“你出去看看,赶快回来!”  难陀答应了一声,旋即走出家门,只见佛祖和他的弟...

近梵法师:破坏别人出家罪报很重

近梵法师:破坏别人出家罪报很重

出家要跟随着善知识比丘近梵法师 讲于万佛圣城大殿2011年10月10日星期一晚上人、各位法师、各位佛友:再过两天,就是上人的出家日;在这个观音七的圆满日,也就是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