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G 13
1300经:本经为释提桓因向佛请教人类肉体生命之形成过程。 释提桓因即天帝释,乃三十三天(忉利天)之主。在佛陀住世期间,居家的护法弟子中,人间以须达长者(给孤独)为第一,天上护法第一非天帝释莫属。这次天帝释向佛陀请教一事:“何法命不知?何法命不觉?何法锁于命?何法为命缚?”这里的“命”,是指人的生命,亦即“我”的代名词。天帝释所问的核心便是人究竟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执著于有我。流传甚广的《顺治皇帝出家偈》中有这样四句:“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也同样提出了“我是谁”这样一个古老却至今悬而未决的哲学命题。 佛陀对这个问题回答是:“色者命不知,诸命命不觉,身锁于其命,受缚于命者。” 色身乃是物质或肉体方面的“我”,诸行乃是受想行识等方面的精神作用。无论是肉体的“我”还是精神上的“我”,都不能称之为真实的“我”,此即四大因缘和合的“假我”。既然不真实,那众生为什么还要执著于这个假有的“我”呢?佛陀很好地回答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即色行非我,但却离不开色行。倘若人一旦离开色身,离开了受想行识等精神作用,就更加没有“我”可以找寻了。 天帝释继问:“色者非为命,诸佛之所说,云何而得熟,于彼甚深藏?”既然色身非命我,然色身是如何渐次长大并最后发育成熟的呢?如何又知道这个“我”的存在呢? 佛陀回答:“迦罗逻为初,迦罗逻生胞;胞生于肉段,肉段生坚厚;坚厚生枝节,及诸毛发等;色等诸情根,渐次成形体;因母饮食等,长养彼胎身。” 佛陀所说,实际上是人类生命诞生的全过程的缩版,佛教称之为“结胎五位”。 1、迦罗逻:译为凝滑,卵黄,大约是受精卵之类。为受生之初,谓人于胎位中一七日内受质之相。 2、胞:谓人于胎位中二七日内形成之相,状如疮疱。 3、肉段:华言凝结,谡于胎位中三七日内形成之相,状如厚肉。 4、坚厚:谓人于胎位中四七日内形成之相,状渐坚硬。 5、枝节与毛发:华言形位,谓人于胎位中五七日之后所形之状。此时四肢(手足)诸根(眼耳鼻舌身意)皆形分具足。 当五七日过后,人形皆具,此时靠母体的滋养,人类生命即告缓慢诞生。(4.19.) 适当的布施 《增一阿含经》二八七经: 佛陀曾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对比丘们开示,在适当的时候,广行布施,才是最有意义的布施。 佛陀说:“一、布施给远来他乡... 现前我们遇到了净土的缘分,使我们想到过去我们与阿弥陀佛、与本师释迦牟尼佛都有很深厚的缘分,绝对不是偶然的,对此我们要相信。我二十六岁学佛,是向方东美先生学的。他为... 问:替临终人助念,请问是否要诵《地藏经》?答:不应该。人在临命终的一剎那是最关键的时刻,什么经都不要念,只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佛号。此时愈简单,力量愈强大,愈有... 生,具有极大的福报,可以说是吉祥如意、心想事成。这是一位坚持放生的网友--佛缘弟子的心理感受,放生者可以得到无限福报,真实不虚......。——诸葛长青佛缘弟子:... 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大愿法师开示)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 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有慈悲心的普通人), 你对他起了一念的嗔... 为什么回向偈要上报四重恩?父母恩,养育之恩,我们知道,我们要报。老师的恩,有教诲之恩,我们不能忘记,要报恩。国主的恩,那是保护让我们有安定环境、安定的社会,成就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