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G 13
1300经:本经为释提桓因向佛请教人类肉体生命之形成过程。 释提桓因即天帝释,乃三十三天(忉利天)之主。在佛陀住世期间,居家的护法弟子中,人间以须达长者(给孤独)为第一,天上护法第一非天帝释莫属。这次天帝释向佛陀请教一事:“何法命不知?何法命不觉?何法锁于命?何法为命缚?”这里的“命”,是指人的生命,亦即“我”的代名词。天帝释所问的核心便是人究竟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执著于有我。流传甚广的《顺治皇帝出家偈》中有这样四句:“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也同样提出了“我是谁”这样一个古老却至今悬而未决的哲学命题。 佛陀对这个问题回答是:“色者命不知,诸命命不觉,身锁于其命,受缚于命者。” 色身乃是物质或肉体方面的“我”,诸行乃是受想行识等方面的精神作用。无论是肉体的“我”还是精神上的“我”,都不能称之为真实的“我”,此即四大因缘和合的“假我”。既然不真实,那众生为什么还要执著于这个假有的“我”呢?佛陀很好地回答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即色行非我,但却离不开色行。倘若人一旦离开色身,离开了受想行识等精神作用,就更加没有“我”可以找寻了。 天帝释继问:“色者非为命,诸佛之所说,云何而得熟,于彼甚深藏?”既然色身非命我,然色身是如何渐次长大并最后发育成熟的呢?如何又知道这个“我”的存在呢? 佛陀回答:“迦罗逻为初,迦罗逻生胞;胞生于肉段,肉段生坚厚;坚厚生枝节,及诸毛发等;色等诸情根,渐次成形体;因母饮食等,长养彼胎身。” 佛陀所说,实际上是人类生命诞生的全过程的缩版,佛教称之为“结胎五位”。 1、迦罗逻:译为凝滑,卵黄,大约是受精卵之类。为受生之初,谓人于胎位中一七日内受质之相。 2、胞:谓人于胎位中二七日内形成之相,状如疮疱。 3、肉段:华言凝结,谡于胎位中三七日内形成之相,状如厚肉。 4、坚厚:谓人于胎位中四七日内形成之相,状渐坚硬。 5、枝节与毛发:华言形位,谓人于胎位中五七日之后所形之状。此时四肢(手足)诸根(眼耳鼻舌身意)皆形分具足。 当五七日过后,人形皆具,此时靠母体的滋养,人类生命即告缓慢诞生。(4.19.) 本人男,1989年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家境贫困,我是家里唯一的希望,在别人看来,我一直表现都很好,一直就是大家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我心里自己清楚,这并...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 我们很多本具的功能并非是丢失了,而是因为进入轮回被自我搁置了,也就是自我封闭了,因为暂时没用啊,不需要携带;如果携带了反而会成为一种累赘。比如说天眼通,在不需要的... 四阿含思想在中印佛教时期不同的表现形式 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通过几本经了解一下阿含时教化的特点。出于由浅及深的考虑,一开始不便接触教义太... 大师本来不喜欢眷属,所以没有出家徒弟。但是渴仰亲近他,反复承他训诲,深沾法益,在家二众,不可胜数。那出家的伴侣,除了与谛老法师最相契合的莲友外,另有久承摄受,饱餐法乳,却仍然以莲友相待的,过去...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