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恶言,就能招来苦报,因果是不会饶过人的

  从前,舍卫城中有一个富翁,名叫师质,信奉佛教。有一天,他准备了美好的饮食,虔诚地供养佛陀和僧众。佛陀受过供养,又开示一番,就领着众僧回到精舍。归来的半途,佛和僧众在河边的大树底下休息的时候,从树上跳下一只猿猴,求借佛陀的钵具。猿猴接过佛钵后,速去速来,并肯在钵中又盛满了甜蜜,双手恭敬奉给佛陀。佛陀接受后,又把它分施给众僧,令猿猴多得福报。猿猴看了,欢喜跳跃。过了不久,猿猴死了,转世为人,生于师质的家中。出生的时候,家里所有的餐具,都满装蜜糖。师质夫妇觉得奇异,就此把他取名,叫做蜜胜。

  光阴如箭,岁月奔驰,一转眼,溜过了几年,蜜胜已长大了,他厌烦尘俗,要求父母,允许他出家,父母高兴地答应了。得到父母的赞许后,蜜胜到祗园精舍,投佛出家。因为他前世的善因,很快的证了果。

  有一次,他和同修比丘们出外度化的途中,感到热渴异常,大家都想有一杯饮料。这时蜜胜比丘,将空钵向空中一掷,然后双手去接时钵中已盛满着佳蜜,送给众僧解渴。回到精舍时,有一位比丘就向佛陀请教道:“蜜胜比丘,过去修的是什么福?为什么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够方便求得蜜糖?”

  佛陀答道:“你们记得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猿猴,求借钵具,装了佳蜜,来供养佛和僧众吗?由于他的喜心施舍,死后就转生为人;由于他的诚心,供佛佳蜜,所以今生随时随地都能够得到蜜。“佛陀说过以后,比丘又问道:“佛陀!蜜胜的前世,又是什么因缘,才堕生为猿猴呢?”

  这时佛陀的四周已围绕着很多弟子,佛陀看了看他们才说道:“蜜胜会堕为猿猴,那已是五百生以前的事,也就是迦叶如来,在世的时候,有一位青年比丘,在偶然间,看见另一位比丘,跳过一条小溪,就笑他的姿态,如猿猴一样,因此犯了恶语的罪。所以他堕落为猿猴,后来他知道自己的错,曾向那比丘求忏悔,免堕地狱受苦,并因此胜缘,猿猴能遇佛得度,今生也很快的证了罗汉果。”

  佛陀讲完以后,诸比丘们都知道了,一句恶言,就能招来苦报,因此大家再也不敢有戏言和恶口,因为因果是不会饶过人的。

  ---摘自《佛教因果故事》

 

点我:

相关文章

华严经   卷二二至二五--实叉难陀

华严经 卷二二至二五--实叉难陀

《华严经》(80卷)第22品 十无尽藏 尔时,功德林菩萨复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藏,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何等为十?所谓:信藏、戒藏、惭藏、愧藏、闻藏、施藏、慧藏、念...

佛说菩萨念佛三昧经--功德直共玄畅

佛说菩萨念佛三昧经--功德直共玄畅

佛说菩萨念佛三昧经 刘宋天竺沙门功德直共玄畅译 菩萨念佛三昧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调伏纵任善脱无脱,深知...

是怎样的愿心,才能坚定修行的信心呢?

是怎样的愿心,才能坚定修行的信心呢?

  佛陀住世时,舍卫城中住着一位赤贫的佛弟子,名叫须赖。他深信佛陀所开示的教理,因此丝毫不把贫苦放在心上,日日聆听教义,恭敬地供养礼拜佛陀。  须赖善名远播,许多人常跟随着他到精舍礼佛、听法,就连...

道行般若经 第三卷--娄迦谶

道行般若经 第三卷--娄迦谶

  道行般若经第三卷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沤惒拘舍罗劝助品第四   尔时弥勒菩萨谓须菩提。若有菩萨摩诃萨。劝助为福。出人布施持戒自守者上。其福转尊极上无过。菩萨摩诃萨...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1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1

清谭氏谭氏,是湖北黄冈人。嫁给黄家,家境小康,艰难的是子嗣。听说观音大士灵异,发愿诵经祈求儿子,不久,连产一个儿子二个女儿。有一天,恍然醒悟说:“生死事大,我怎么不求解脱啊?”于是受菩萨戒,在室中...

海涛法师:贪心的代价

海涛法师:贪心的代价

  在舍卫城里有一名叫须项的婆罗门,十分擅于农事。他总是找好肥沃的土地后,精心选种,再雇用农人来耕种。所有作物都长得很好,让路过的人也忍不住停下脚步,连声夸赞。  有一天晚上,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