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临终接引的境界现前是因缘的产物,是感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见到佛来接引,是往生的人心所变现的,还是真有他方阿弥陀佛来接引?若有他方佛来接引, 别人为什么不见?

:临终接引的境界现前是因缘的产物,是感应道交的产物。有我们心识所变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有阿弥陀佛十九愿已经成就的那种愿力的加持。

这可以比喻为水和月亮的关系。阿弥陀佛的大愿就像天空的月亮,我们信愿念佛的心就像水,这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有你念佛,没有阿弥陀佛的大愿,那么你见不到阿弥陀佛来接引;如果只有阿弥陀佛大愿,你不去念佛,同样,也见不到佛来接引。所以这两者是感应到一起才出现的境界。当月亮影现在水里的时候,你能说月亮是从天空下来了吗?实际上它并没有下来。所以你临终见到阿弥陀佛,不是说阿弥陀佛是从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西方极乐世界过来了。这就是感应道交,不可思议的产物。

往生的人当时见到了阿弥陀佛,如果在当场他人也见到的话,是因为有阿弥陀佛的加持,这与当时众生能感的共业,共同的心力有关。阿弥陀佛无论如何显现,都不是有心的,他是无心的。无心显现的境界,是按照我们众生的根机,我们的心识,我们能感的程度来显现的。譬如撞钟,撞得重,声音就大;撞得轻,声音就小;不撞,就没有声音。你发了菩提心,见到的阿弥陀佛是很高大的佛身;你发的是小乘的心,阿弥陀佛变现的就是比丘的身;更次之,你还见不到佛,只见到莲华,这些都是由你的心识变现出来的。但是无论你见到什么,阿弥陀佛都是平等的。这是大乘佛法在心性上的奥妙之处。真信切愿念佛之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都会现前,“千江有水千江现”,就是这个道理。

 

点我:

相关文章

《药师经》学习​②——“琉璃光”释

《药师经》学习​②——“琉璃光”释

释迦牟尼佛开悟的时候,他观察到我们娑婆世界跟两个佛最有缘,第一个是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第二是西方南无阿弥陀佛。佛教经典云:“二佛演化在娑婆”,也就是说药师佛、弥陀...

南怀瑾老师讲“海底轮”人体三角地带的秘密

南怀瑾老师讲“海底轮”人体三角地带的秘密

我们人身背脊骨的二十四节,代表一年二十四节气,也等于十二个月。所以当“冬至一阳生”时,尾闾发胀,一路上来,二十四对神经等于一个天梯接起来。这个阳气发动在身上,一消...

金易明教授:“都市佛教”刍议

金易明教授:“都市佛教”刍议

“都市佛教”刍议 金易明 当今的中国佛教界,作为一个使用率颇为频繁的词汇,“都市佛教”正在进入人们的视野。上海的高校佛教研究机构,甚至已经以上海玉佛禅寺为“...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五)~B 四无量心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五)~B 四无量心

(二)四无量心与典尊的出家 “四无量”是个佛教术语,即四无量心,是指四种清净无为、广大利他的行为或心境。哪四种呢?就是指慈、悲、喜、舍四种心,或入慈、悲、喜、...

印光大师:临终助念的重要作用是什么?(501)

印光大师:临终助念的重要作用是什么?(501)

卷十 净土法门与临终关怀501、临终助念的重要作用是什么?临终蒙善知识开导,令生信心。又为助念佛号,令彼随大众音声,或出声念,或心中默念。果能如法助念,无一切破坏...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三章 中国佛教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三章 中国佛教

第三章 中国佛教道德 佛教是一种道德伦理色彩十分浓厚的宗教,它重视人的道德价值,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并把它的宗教实践建立在道德实践基础上,认为成佛的前提是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