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在病房恭立西方三圣像,临终人瞻仰恭敬

在病房恭立西方三圣像,

临终人瞻仰恭敬,

命终也会往生西方净土。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见有临终劝念佛 又示尊像令瞻敬

俾于佛所深归仰 是故得成此光明

如果见到临终的众生,劝导念佛,使他可以往生西方世界或东方世界。

有人说:“那么,我们平时不要念佛,等到临命终时,再念佛不是可以吗?”不可以的。因为“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那是来不及的。人在最后的时候,被牵肠挂肚的事所困扰,或儿女之情所留恋,就忘了念佛。

所以在平时多念佛,使心清净,烦恼净尽,一切放下,无所执着。等到临命终时,心净无烦恼,一心一意求生西方,那时,定得西方三圣持金台来接引。

人在命终时,神志不清,不能念佛。或请僧人来助念,或请善知识来助念,或请道友来助念,或请亲友助念以及家人助念。这样,能令命终人生出菩提心,在一念之间,获得无量的功用,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或者在病房恭立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圣像,令临终人来瞻仰来恭敬,命终也会往生西方净土。令病人到佛所去皈依佛,恭敬礼拜,这样修行,能得到见佛三昧的光明。

恭录自《大方广佛华严经》贤首品 浅释

 

点我:

相关文章

【教化】什么是教化?教化的意思是什么?

【教化】什么是教化?教化的意思是什么?

教化是什么意思?(佛教解释)  教化,又作劝化,是指教人化恶为善。佛陀在世,应说的已说,应证的已证,而佛陀教化的目的为什么呢?乃志在敷化;“敷化”也就是“教育”,这个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有所觉悟、有所...

碎碑雷击,刻碑得子

碎碑雷击,刻碑得子

  碎碑雷击,刻碑得子(摘自《感应篇注》碎碑刻碑)  孙思邈。以龙宫方。历试皆验。编入千金方中。刻碑传世。有人多印方本。因击碎其碑。欲以市利。被雷震死。又一人从而再刻之。梦思邈语曰。汝命无子。因刻...

正信去邪知,亦保永世安康

正信去邪知,亦保永世安康

  过去,佛陀曾生为马王,名叫“驱耶”,常在海边渡引漂流之人。当时在海的另一端,滞留了许多淫乱的女鬼,她们若见商人经过,便以魅术幻化出罗绮缤纷的城市,好似充满伎乐美食的故乡,以吸引商人驻留。为媚惑...

提婆达多为何总跟佛祖过不去?

提婆达多为何总跟佛祖过不去?

  善求恶求缘品第四十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提婆达多。虽复出家。利养蔽心。作三逆罪。推山压佛。伤佛脚指。复纵放黑象。欲令害佛。别僧两部。杀漏尽比丘尼。以故杀生。疑畏受后报...

《百业经》:(58)五百罗汉——愿力成熟证罗汉果

《百业经》:(58)五百罗汉——愿力成熟证罗汉果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明贤法师:环境就是生命——佛教关注心灵的理念

明贤法师:环境就是生命——佛教关注心灵的理念

环境就是生命 ——佛教关注心灵的理念 作者:释明贤  主要内容: 当代人类对自我生命的关怀,程度是非常肤浅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认为外在环境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