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我们一生的修行,临终一关最为要紧


 我自己读《遗教经》,读到“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我对这句话很感动!一个人临命终时保持寂然无声,这是什么境界呢?我们一生的修行,临终一关最为要紧,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佛陀在临灭度时,色身败坏,弟子们哭泣着。这时佛陀内心的观照力现前,他能不随境转,这是一个重点。当然佛陀是示现告诉我们,不论一生中做了多大的事业,摄受多么多的眷属,盖了多少庙,这些有为法都是其次;临命终时是否过得了关,关键点在于“寂然无声”,内心是否能真实放下因缘,向内安住,这才是重点,修净土者更是如此。

  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自己一生中持多少佛号,这倒是其次;往生的关键,在于临终时是否能“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

首先自己内心相信阿弥陀佛的功德,他绝对有能力救拔你;其次,你真实地“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一心一意等待弥陀的现前;然后安住在现前佛号上。这才是关键!

如果平时虽念一万、二万声佛号,临命终时却起颠倒,东挂碍西挂碍,则这人决不可能往生,因颠倒错乱现前,没有安住在内心的正见与正念中。

所以临命终时要注意,你这时“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自己要安住在真理上,不能向外安住,若向外安住,“瞥尔情生,三界枷锁,万劫缠绕”。

一个人临命终时的失败,就是一生修行的失败,又要从头再来努力几十年。平时的挫折,可能拜个忏,忏悔几天就走过去了,但临命终时的失败,却要付出另一期生命的代价。这有多可怕!

为什么临命终时会错乱呢?世间上的事情有它的等流性,有它的前因后果。

蕅益大师说:没有平时的正念,绝无临终的正念。若平时就很少在真理上安住,很少生起观照,则临终时就无法生起观照力。今生虽修习持戒修福的善业,来生就在三界得有漏果报,如此而已。

所以这段经文:“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非常重要!佛陀一生中虽也做了很多事业,如“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

佛陀做了这么多事业,而在临终时,佛陀是以什么心态来面对灭度呢?“是时中夜,寂然无声。”这段经文就是告诉我们要这样修行。

 

点我:

相关文章

引人深思的哲理句子,愚蠢的人只会生气,聪明&#

引人深思的哲理句子,愚蠢的人只会生气,聪明&#

一、很多男人都想找个不吃醋,不找事,不挑理,不无理取闹,不会粘着你,对她好不好她都不介意的女人,这种女人身上有诸多的优点,但唯一的缺点就是压根不爱你。二、深知自己...

放生可助你得如意姻缘和伴侣!

放生可助你得如意姻缘和伴侣!

(一)放生得如意伴侣有一次我煮螃蟹,把六只螃蟹放到锅里,开了火。过一会儿水热了,螃蟹在锅里拼命挣扎,发出很大的声响。我听到螃蟹挣扎的声音,突然觉得它们很可怜,就赶...

慧净法师:关于回向、发愿这​两个问

慧净法师:关于回向、发愿这​两个问

慧净法师答莲友疑问 问:很多人对回向、发愿这两个问题还不明了,请法师开示一下。 答:净土法门不是讲我们回向给阿弥陀佛,不是的!是颠倒过来,是阿...

德育故事:福慧中人之文彦博

德育故事:福慧中人之文彦博

  文彦博。逮事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平居接物。谦下尊德。乐善如恐不及。以太师致仕。封潞国公。卒年九十二。(《纪事本末》)  文彦博 宋朝 介休(今山西省 介休县)人,字宽夫,仁宗时进士,...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1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1

清谭氏谭氏,是湖北黄冈人。嫁给黄家,家境小康,艰难的是子嗣。听说观音大士灵异,发愿诵经祈求儿子,不久,连产一个儿子二个女儿。有一天,恍然醒悟说:“生死事大,我怎么不求解脱啊?”于是受菩萨戒,在室中...

净空法师:听到人批评毁谤就生气,那你的功夫还差

净空法师:听到人批评毁谤就生气,那你的功夫还差

在这些年当中,对于《会集本》持反对意见的人不少,毁谤的人很多。我们看到了,我们听到了,有人来问我,我们要不要写文章去反驳?我告诉大家,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我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