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的境界

  阿难尊者作为佛陀侍者,侍佛前后达25年之久,可谓功勋卓著。

  虽然侍佛日久,然尊者在修行方面却无几建树。对此,尊者心里也挺苦恼。有一次他请教佛陀说:“世尊!怎样修行,才能耗时短、见效快呢?”

  佛陀回答说:“阿难!这个问题,建议你还是先去问问诸位上座,然后再来问我。”

  阿难听后,便来到一位上座那里,恭敬地问道:“尊者!作为出家人,修习什么法门,效果最好呢?”

  上座听后回答说:“阿难!根据我的修习体会,觉得修习止观法门,对自己帮助最大,收效也最快。”

  阿难问道:“那具体要怎么修呢?”

  上座答:“修习于止,终成于观;修习于观,终成于止。总得来说,如果能够止观双运话,就很容易获得解脱。”

  阿难听后,心里很欢喜。他心里想:其他上座,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于是他来到其他上座那里,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没曾想,这位上座与前面上座的回答,竟是如出一辙!

  阿难心里很纳闷:奇怪啊!难道这二人事先沟通过?不可能呀!

  于是他心怀试探,又询问了其他上座,前后竟请教了差不多五百多位上座比丘。结果令阿难大吃一惊:诸上座众口一词——“止观双运”!

  待回到佛陀身边后,阿难请教佛陀说:“世尊!诸位上座那儿我已经询问过了。世尊!您的答案是什么呢?”

  佛陀听后回答说:“阿难!我的答案是:止观双运。”

  阿难听后,大感疑惑:“世尊!为什么您与诸位上座的答案,竟是毫厘不差呢?”

  佛陀听后,微笑着说:“阿难!圣人的境界同法、同句、同义、同味,二二无别。等你悟道后,一切自然都明白啦!”

  ——界定根据《杂阿含经·464经》改编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返回列表

上一篇:世间的极乐

下一篇:鱼身

相关文章

施珠得道

施珠得道

  佛住世,有一位擅珠的婆,偶然得一如意珠。如意珠世所罕,一般人不曾,他的家,也都法。  於是婆稀世奇珍,南天竺到天竺,遍各教高明,始法如。行天下多年,一天,他到了舍,波斯匿王。  王中,臣集,...

阿难记忆力超群的因缘,原来如此!

阿难记忆力超群的因缘,原来如此!

  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比丘们兴起这样的疑问:“贤者阿难过去生是修持何种德行,今世得以有如此殊胜果报,能将佛陀所宣说的微妙教法,全部忆持不忘,一字也不漏失?”  于是众比丘便前往佛陀的...

佛教故事:不闻雷声的赞叹

佛教故事:不闻雷声的赞叹

  佛陀在七十九岁那一年的夏天雨季,在王舍城避雨安居。三个月安居期结束后,又出发往北方游化,一路上经过那难陀村、罗阅祇城,进入离车族人居住的毘舍离城。当出毘舍离城,来到了竹林村时,已经是隔年夏天的...

佛陀的拈花微笑与摩诃迦叶

佛陀的拈花微笑与摩诃迦叶

  这个故事最早是佛祖释迦牟尼入寂前,在灵山召集大众举行最后一次说法。有一位大梵天王(佛教中的护法神)向佛祖敬献一枝金色莲花,请求佛祖:如果还有未说的最上大法,希望能宣示给众人和将来的修行者。佛祖...

以水卖贫

以水卖贫

  【贤愚因缘经】  阿槃提国有一个长者,钱财非常地多,家里有个贫穷婢女,身上的衣服无法遮蔽身体,饮食很少能够吃饱,经常被鞭打,想死也死不了。有一天,她拿着瓶子到河边去取水,放声大哭。佛陀的弟子迦...

佛为何留钵给毗舍离城人民供养?

佛为何留钵给毗舍离城人民供养?

  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在古印度毗舍离城的祇园,缓步而行前往游化。  当时,世尊回顾毗舍离城,不久后便说此偈:“今观毗舍离,更后不复睹,亦复更不入,于是当别去。”毗舍离城中的人民听闻到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