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的角度谈手淫危害

1、手淫是一种严重损伤身体精神的行为。手淫所消费的是“精”,也就是与骨髓、脑髓相通的肾所收藏的人体的奉生之本,造血之源。过度耗精会导致骨髓空洞,脑髓不满,生命提前衰老、夭折,身体的极度虚弱反而是次要的表现。

2、人体靠血气滋养,血气的来源是饮食。没有消耗完的血气会在人体深度睡眠时转化为精,藏于肾中,封藏于骨内,以备不时之需。如果消耗的少,储蓄的多,就是长寿健康的保障;如果消耗的多,储蓄的少,就是衰老短命的前提。手淫与性行为都以精的耗损为表现形式,这种耗损结果的超常积累意味着生存质量的降低与生命历程的提前结束。

3、手淫不但会损伤身体的动力,而且会损伤情志,令人精神萎靡,意志薄弱,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暴躁乖戾,多疑恐惧。遇事或躁进,或退缩,缺少耐心与恒心,以及必胜的信心和勇气。这都是精虚不能化气的结果。

4、手淫还会影响到智力,长期手淫会对记忆力与思维能力产生明显的破坏,学习能力的力不从心与学习成绩的迅速下降是最明显的表现。这是精虚不能化气,气虚不能化神的结果。

5、手淫的毫无节制与泛滥成灾与西医理论的误导有关,初中的生理卫生教材甚至说适当手淫会有益健康,精只是少量蛋白质与多量水分的混合体,对身体无足轻重。正是这种歪理邪说的肆意误导与教唆,使身心原本幼稚的青少年对手淫行为放松了警惕,敢于尝试,最终成瘾,无法克制,走上了伤精损气耗神的不归路!

6、手淫行为具有严重的成瘾性,一旦成瘾,很难克制。这是手淫患者明显感到手淫后身体不适却依然能够坚持不懈乐此不疲的原因。

7、手淫行为通过捷径提取人体储备能源,使人体在突发变故之时无法启动应急措施,造成很多慢性病滋生,久久不愈,与时俱进。

8、手淫行为提前透支人体生发之气,使人体生育能力极大下降,即使种子尚未生气全失,播种耕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之后也不免枯萎不荣,缺乏生机。这些都是作强之官生气受损,技巧下降的结果。

9、手淫并非不可克制,只要有坚定的信心与必胜的勇气,心能清净,则肾能安定;神不妄动,则精不妄施。培养向上的情操,明于理而通于事,则行随心转,上明下安。

10、戒除手淫是治疗手淫伤精所造成的种种后果的前提。就像给车胎打气一样,没有补好漏洞就开始打气,过不了多久又会空空如也,这种打气也就毫无积极意义可言。

周思敏曰。人生天地间。圣贤豪杰。在乎自为。然须有十分精神。方做得十分事业。苟不先于年富力强之时。除去欲心。节省欲事。以保守精神。筑好根基。则虽有绝大志愿。想做绝大事业。往往形空质朽。神昏力倦。必至半途而废。一无所成矣。

浮薄少年。好掩其恶。外强中干。至精尽力亏而始悔。然追悔已无及矣。可叹。

目下纵欲宣淫。莫甚于官场之浮薄子弟。聚谈则无非闺阃。结伴则浪进狎邪。以纵欲丧身为趣事。视败伦伤化若寻常。相煽成风。罔知顾忌。不知心无二用。色欲情深。必致抛荒正事。盖心力既分。则精神必短。气血必弱。事业必不成。考之往古。验之当今。有历历不爽者。且淫心即众恶之因也。恶因日积。罪孽日深。显则倾家荡产。一家之衣食无依。阴则削禄减年。一生之荣华尽丧。甚至精竭髓枯。神昏血尽。百病丛起。一事无成。皆因好色一念害之也。可不畏哉。可不惧哉。

人身之有精神。犹居家之有资财。财尽则穷。精尽则死。理之必然者也。今有中人之家。田产饶沃。畜牧盈阜。兢兢业业。称人情。循礼法以行之。自然丰衣足食。终身无穷困之忧。使务于纷华靡丽。后不能继。安有不至冻馁者。若精神之在身。其宝贵岂直资财之比哉。恣情逞欲。不自爱惜。水竭于下。火亢于上。形神交惫。阴阳并亏。参苓草木之质。安能补真元之宝。和缓刀圭之技。安能续寿命之原。纵使百计调剂。幸留残喘。而早年受病。中岁已衰。凡百事功。有心无力。皆不能任。块然待尽而已。亦如理财者。年经耗散。而后铢累寸积。一番濩落。后一番振拔。其与几何。况百年瞬息。容得几许回翔。而茌苒之间。终恐有所不及待而奄忽随之也。哀哉。

人心如一泓秋水。着不得些子秽浊。则此心活泼泼地。所读之书。自然左右逢原。见理明切。功深养到。搦管作文。油然沛然。汨汨乎其来矣。清明在躬。志气如神。此之谓也。若耽于荒淫。则渐渐志识昏迷。心神衰耗。即使年少气盛。不即觉露。日复一日。终于不振。而百病随之。安所复望其学有进益乎。且此心一涉淫邪。正务必至懈弛。安肆日偷。正人自远。非类渐亲。气质委靡。举动苟且。所谓小人下达。恶得不至于三途之孽报乎。

 

点我:

相关文章

能弘法师:为什么学佛 第二章 三恶道 3.皈依

能弘法师:为什么学佛 第二章 三恶道 3.皈依

3. 皈依佛不下地狱 为什么会下地狱?因为贪嗔痴造杀盗淫妄种种强大的罪业,临终的时候业力现前,刹那之间就投生地狱。不是身体去,身体还没烧,心已经到地狱了,下地...

仁清法师:以能为一切众生回向,即与佛菩提誓愿相

仁清法师:以能为一切众生回向,即与佛菩提誓愿相

后边还有一段,“汝母去得甚好,就是你母亲走的很好啊,此殆汝母往昔善根,及现在善愿,并汝等助成之功效也”。就是你母亲走的很好,有瑞相出现,是你母亲过去的善根,现在的...

如何知道他是一位圣者?

如何知道他是一位圣者?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城南郊的祇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说:“比丘们!尚在修学而无他心神通的比丘,如何透过观察验证,知道那已经全然正觉的如来呢?”  “世尊!您的教导,是我们了解法的根源,请为我们说吧!...

净空法师:这一生为谁辛苦、为谁忙?

净空法师:这一生为谁辛苦、为谁忙?

【佛言汝见彼国净行之众。游处虚空。宫殿随身。无所障碍。徧至十方供养诸佛不。】佛再进一步问,问什么?问我们西方极乐世界那边的人,他们日常生活的状况你有没有看到,这些...

佛教故事:夫妇的发心

佛教故事:夫妇的发心

  一杓饭汁得心明,天上人间贵人称,  不信但看尼树子,形如芥子荫多宏。  佛陀在世的时候,僧众们的饮食都是到信众家中去托钵乞食,僧团中是不起火煮食的,这是当时印度僧团的规则。  有一天,佛陀带着...

【放下】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佛教说的放下?

【放下】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佛教说的放下?

放下(佛教解释)  放下,是指把握着﹑提着或负载着的物件从高处放到低处或者是搁置;停止进行。放下,现在不单单指行为上的放下,更多的是指心灵上的放下。  佛教的放下是指放下心中的执著。金刚经中的“心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