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老和尚:皈依的因缘

现在,我们诸位有没有怖畏?有没有恐怖?我想没一个人敢答说:‘我没恐怖’因为你心里有挂碍,没有智慧,你怎能不恐怖,你必然恐怖。如果我们想要脱离一切苦难,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炽盛,这些苦难人人都具足的,你想离开这些苦,该怎么办呢?哪里是你的救处?哪里是你的依止处?所以说,一定要皈依三宝。

因为这样子,你必须皈依三宝,这就是皈依三宝的因缘、因由。为什么一定要皈依三宝?如果你什么苦都没有了,可以不皈依。你要是还有苦难在,我们就说求不得苦,任何人都有求不得苦。

我刚要来讲经之前,有个弟子到我那里去。她从温哥华来的,她这一个月来回飞了四次,飞来飞去。我说:‘苦不苦啊?’她说:‘很苦。’我说:‘为什么要受这个苦?’她也说不出。她到这儿,她先生到广州。她先生又从广州飞到香港,她在这个地方,之后,明天又飞因温哥华,俩夫妇就这么满天飞。为什么?

我想我们这里有住在温哥华的道友,一会儿回来了,一会儿回去了,又回来了,因为孩子在那里念书,要照顾啊。这里头有很多不如你想像的事情,多得很。这还是生活什么都过得去。生意做大了也苦,生意做小了也苦。怕把本赔了,赔了就没办法了。至于搞政治工作的,搞科技工作的,把头发都研究得脱光了,还在那边转,始终解脱不了。你不是求解脱吗?所以你得学啊。

还有,我们都得死,一个也留不下来,时间长短。活了一百年,现在有一百多一点的人,那也活不到好多。像过去的宝掌禅师,他是印度人,活了一千多岁,最后还是得圆寂。我们知道中国的丘祖,他是寿命很长的,后来还是死了。还有一个彭祖,比他更长了。彭祖是八百岁,历史的人物;八百岁之后呢?还是死了。

生死是必然的,什么人不死啊?不生就不死了,要是生了,就必须得死,这叫做规律。我们想不想生死苦呢?每个人都知道,‘唉啊!我还有点事没做完,做完了再死吧!’永远有个没做完的事儿。我遇到好多人,到临终咽气的时候问他:‘可以走了,放下吧!’我所遇见的都是老和尚,他说:‘唉啊!我还有点事挂心。’那就挂着吧!

业不由已,死是决定的。不论谁,死都是决定的。你说有什么办法能抗拒死?不论你有好大权力,有好大的财富,你想过这一关,过不了。你去行贿,没地方行,跟谁行啊?要向阎王爷行,你根本见不到阎王爷,连阎王爷都要死,你向他行贿,他也照样的死啊,没有不死的。

怎么样不死呢?学佛,成了道了,得了解脱道,就不死了。死了到什么地方去呢?这是个谜。我们说死了、死了,那又很便宜你了,死了,了不了?越死越不了,你死的次数越多,你越了不了。为什么呢?你死一次,你这一段生死又有好多的业、好多的事缠著你;下一段生死又增加这一段,越增加越多,也就是惩罚你,你就解脱不了。要想真正得解脱,得解脱道,必须皈依三宝。这是我讲皈依三宝的因缘,你不皈依三宝,你永远解脱不了。

来源:新浪学佛

 

点我:

相关文章

宋道发教授:佛教本迹史观片论

宋道发教授:佛教本迹史观片论

佛教本迹史观片论 宋道发 编者按:当今的佛教历史研究者,一般都把佛教历史作为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客观对象来加以研究,对佛教史籍的内容各怀仁智之见,难以切近事实...

《百业经》:(26)无畏与鼓声  孩童发心 得佛授记

《百业经》:(26)无畏与鼓声  孩童发心 得佛授记

  序译序 (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女...

这三位净土祖师的故事你听说过吗?

这三位净土祖师的故事你听说过吗?

  玄中寺大雄宝殿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座小寺院,黄瓦明廊,红柱隔扇,布局精巧,结构对称。西院正殿是祖师殿,内无雕塑,只有三幅色调淡雅的人物肖像。他们分别是玄中寺的创建者、中国佛教净土宗奠基人昙鸾大...

【缘起】-缘起是什么意思

【缘起】-缘起是什么意思

缘起  缘起(梵语:pratītya-samutpāda;巴利语:paticca-samuppāda),重要佛教术语,一切有为法都是因各种因缘而成,此理即为缘起。任何事物都因为各种条件的相互依存而处在...

兄弟修道

兄弟修道

  兄弟二人皆立志远游修道,无奈父母年迈,弟妹年幼,老大家里还有病妻弱子,所以一直未能成行。  某日,一高僧路过,兄弟二人要拜其为师,并将家中难处诉说一遍。高僧双手合十,微闭双目,喃喃自语:舍得,...

揭开世界上最伟大最究竟的赚钱秘笈

揭开世界上最伟大最究竟的赚钱秘笈

每次走在街上,遇到乞丐,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去摸口袋,随手拿出一些零钱来放在地上的碗里或盒子里,心里害怕听到那声“谢谢”,不知为啥,一听到那“谢谢”,眼里就不禁溢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