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演法师:皈依
20120626 悟演法师的讲义 皈依 我们大家都是皈依的人,不管是出家人或是在家居士,我们都是皈依佛法僧三宝。皈依分外在的皈依和内在的皈依,两种形态。外在的皈依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宝,是皈依僧团,从皈依的角度来说,所有在家的白衣(居士)是不好介入僧团的工作,去指挥僧团,这点一定要注意。白衣在寺院就是发心护持,在具体工作的中间介然善出,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积极配合,而绝不生起指挥领导的念头。佛事法会安排必定是要以僧团为主,僧团的事情是由僧人自己承担因果的,白衣是不能介入也不好言说批评。佛法的妙用就是转化一切委婉、恶人恶事,如果说,给我们遇到这样不好的人事,都是我们自己的修行不够清净,不要去埋怨,不要去指责,不要去做口业,这是个人的因缘,要把自己定位好,过去的再不追究,关注做好现在,未来还不知道,能不能够活也不知道,想那么多干嘛?只关注当前的人事去圆融它,完美它,这样处理就不会有矛盾。因此就以民间一句话:「一杯茶不喝为什么要喝这一盘茶呢?」这是做人的道理,刻尽职守,做好本份的工作和修行。修行就是发心,发心是为了护持三宝、护持道场,而不是护持某一个人,这就是外在皈依的真正实处。 内在的皈依就是皈依自心本性。換句话说,内在的皈依是皈依我们的修行,不是皈依别人,内在的皈依是关注内心。任何人,不管僧俗两众修行好坏,並非与我们有密切的关系。我们没必要把自己的观点、修行的体验完全强加于他人,各人因缘不一样,所以要关注自己内心本性的一种修持。佛法很讲究皈依,没有皈依就好像没有办入学证一样,你就不是这个正规学校的学生,你自己自学的东西都很难切入佛的真谛。为什么要皈依呢?我们选求皈依是为了对自心本性,对那些已经证悟心性的圣人们要树立信心,这是皈依。要真正把皈依落实在现实生活的当下,你不理解这一点就会迷惑,人是血肉之见,没有俗见也不可能,但是人抬人是无价宝,人扁人是给自己挖墳墓。我们要把眼光放远一点,把心气放高一点即是做人要大气一点。 心是万法之根本,身体和语言是我们心灵的显现,你心里怎么想,你的身体动作、语言都会自然的显现。这个世间一切苦的根本是“执着”,念佛要无念而念,为了念佛而念佛,就是执著,就会生烦恼。修行的重点是平和中证悟空性。怎样修心呢?把心永远处于很平和、自然、放松、无做作的状态安住当下。这样你就可以看清楚种种的迹象。如若自己的心不安定,就会有妄念,自造烦恼。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烦恼事,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需要承受的东西也不一样,最重要是我们怎样在这种痛苦烦恼生活中间把握自己,让自己快乐,人生几十年很苦短,说来就是呼吸一停、眼睛一闭、腿手一伸就没了,就这么一回事,你到西方到地狱也是依你的业力而致,试问有谁能把握得到?除非你的修行很好,因此,如此憋憋扭扭,何不潇潇洒洒、痛痛快快智慧的生活,完美人生,走了就走了,开开心心没什么好留恋。生死还是要自己了,何苦要依赖外界呢?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丹阳宝林禅寺) 性空及唯识佛教缘起观所展开的契机 演培法师 一 绪 说 缘起是佛法的宗本,这是学佛者所一致公认的,谁敢否定这一佛法宗要,谁就不是正信的佛徒,因为... 微笑可使正念的能量从内心生起当愤怒生气时,拿出镜子看看自己,这时的你一点都不可爱,脸上的肌肉紧绷,看起来就像颗随时引爆的炸弹。你可以看看正在生气的人,当看见她全身... 准提(佛教解释) “准”为不空,绢索为“胝”,“准提”不空绢索菩萨也,或为多罗菩萨、金刚藏菩萨,是六道中救度天道及人道之观世音菩萨,是释迦如来之化身。准提法为密宗独部,且通五部之殊胜密法。每一灌顶修... 佛教是提升人类智慧的捷径 佛法在世间,它体现了一个救苦救难的功用。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从物质上说,它也是不随人意的。对我们生命来说,它也是一个有缺陷的物质世界。... 这个原因是因为在中阴身的时候自己做不了主,完全是业力做主,平生所做的善业、恶业,当然还有净业,净业不属於善也不属於恶。什么是净业?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是净业。看看... 像我来讲的话,小孩子他也是这里面讲的,认为「父子兄弟为俗物,不乐相对」,但是我常常都会做一个典范给我小孩。我小孩如果听到,我讲佛法,讲经,他说:「爸爸你好了不起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