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不在无数个“盼望”中苦中作乐,明白

人们经常会忘记很多东西,似乎有选择性健忘症。比如为了达到某个阶段或取得某种成就,你曾历尽身心的艰辛与疲累,甚至遭受到很多忧愁、烦恼与痛苦。

但是,当你成功达成这个成就之后,你会陷到短暂的快乐满足中,似乎过去的痛苦一下子全忘了,紧接着又会设立下一个目标,开始下一个努力。

人们在盼望、羡慕中不断长大,刚生下来的小孩羡慕能爬的孩子,能爬的孩子羡慕能走的孩子,能走的孩子羡慕能上学的孩子,上小学的孩子羡慕上中学的孩子,上中学的孩子羡慕上大学的孩子,上了大学又羡慕有工作的人。

后来打光棍的人羡慕结婚的人,结了婚的人又反过来羡慕光棍。结婚后羡慕有小孩的家庭,等自己有小孩了,又开始羡慕没小孩的人自由自在。

当有了孩子之后,又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盼望:盼望孩子能够早点走路、跑步、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最后盼着他有个好工作,找个好伴侣,早点生孩子,等他们生了孩子,还要帮他们带小孩,等这些孙辈的孩子都长大了,也就慢慢把自己送到棺材里了。

作为人就是这样,永远为着一个个“等待”,一个个“盼望”,去受着不同的煎熬,苦中作乐地往前走。当你找到苦的源头,就不会再叫苦不迭了,因为你知道了不做苦因就不会得到苦果,因为你知道了忏悔罪业的重要性,因为你知道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如果没有信佛,我们根本不知道活在这个世上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你的期盼看似始终存在,期盼儿女长大、生儿育女,期盼自己健康平安得变老,期盼儿女将来孝顺自己,让自己能够安度晚年。

等你真正到了晚年以后,往往会发现,找不到多少孝子贤孙,那个时候失望会扑面而来,甚至有些老人会感到绝望,希望自己早点死掉,可是当死亡真正来的时候,你又会非常恐惧死神的到来。

活了一辈子到了离世的时候,很多人才发现自己没活明白:我到底为了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传宗接代?为了生儿育女?为了给自己养老吗?

后来发现这些都不靠谱,本来孩子是自己的心灵慰藉,当这些心灵的寄托长大的时候,老人们可以舒心过上好日子的时间也剩下不多了。

当你觉得似乎什么都没了的时候,唯一不会背叛我们的就是自己的信仰。所以,在年轻的时候拥有信仰,是非常有福报的,你会明白自己每天活着是为什么,你会感到每天都很快乐。

这样学佛的动机就来了,为什么学佛?最起码你是为了自他更快乐而学佛。

很多人问:“我好端端的学佛干什么?”这样问的人,并没有了解什么是“佛”。佛,就是每个生命的内心深处,最慈悲、最智慧的一面,当生命的潜能被100%开发出来,就是佛。

聪明可能反被“聪明误”;智慧,却不会让你有任何痛苦。

“为利众生而成佛”是人生最美好、伟大的盼望。

当你真正明白理解了所有一切苦难的源头,你就会想得开了,会明白许多道理,也会放下许多牵挂。

 

点我:

相关文章

本能治愈的癌症,却因失信而丧命

本能治愈的癌症,却因失信而丧命

今天分享一个宣化上人弘法纪实录中的事例,愿大家能有所启发。在佛教青年总会,有一位黄姓女孩来求见上人。这个女孩子不满20岁,个子很小,身材瘦弱,脸色很憔悴。原来,她...

宋道发教授:佛教本迹史观片论

宋道发教授:佛教本迹史观片论

佛教本迹史观片论 宋道发 编者按:当今的佛教历史研究者,一般都把佛教历史作为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客观对象来加以研究,对佛教史籍的内容各怀仁智之见,难以切近事实...

道证法师:若尊重佛戒,恭敬去实行,佛菩萨就会帮

道证法师:若尊重佛戒,恭敬去实行,佛菩萨就会帮

持戒的正确心念说老实话,末学对所受的戒也有很多做不到、做不好的地方;就好像写毛笔字,时常写坏了,滴得纸上黑黑的一样。但是做不好,都是我自己不好,并不是戒律不好;是...

救一蚁王,解脱急难

救一蚁王,解脱急难

  (摘自《古史谈苑》蚁王报德)  吴富阳董昭之,过钱塘江,看见一蚂蚁在水中芦上走,想要把它救上船来,船上又没有适当的地方。于是用绳把芦苇系在船上,使蚂蚁终于到了岸上。夜里梦见穿黑衣服的人感谢他说...

学习弥勒佛的大度能容天下事​

学习弥勒佛的大度能容天下事​

每到一座佛寺,进门总是见到笑口常开的弥勒佛。霎时,什么烦恼都随着这一笑都没有了。笑口常开,心怀善良慈悲,少生烦恼,多多往好的方面想,不要去计较,保持这样的心态,相...

放生愈疾:16、鳖救婢危程氏女佣《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愈疾:16、鳖救婢危程氏女佣《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原文】  第二章 放生愈疾  16、鳖救婢危程氏女佣  程某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