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法师:为什么我们需要皈依
为什么我们需要皈依 为什么我们需要皈依? 当我们回归到这个觉悟佛性的状态时,我们就是一个最富有、没有不安、远离逼迫的自在之人。 此后,我们就绝对不会再以自我意识而自恼、扰人,也绝不会再不止的向外追求名声、色相,贪爱钱以及地位,也绝对不再热衷于,以自我为中心来宰制别人。 戒律乃为修己利人;而非用以检视他人! 法界唯心造 在一个灾变的地区,可能有多少的家庭、一家人只是在十秒之内,他们就从地面上消失?甚至于连房子的一块砖瓦都看不到,没有一声告别、没有一点点的准备,就这样不见了。 或许这样的灾变,这一世没有发生在你、我身上。但是当你一再的往外追求,你就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开始自私,甚至做出种种见不得人的事情。 当恶业一直累积时,所谓法界唯心、心物交感,天灾人祸就会出现。 乃至天地灾杀之报,也有可能降临在我们的身上,因为大自然的一切景象,其实正是我们心灵的投影。 自私为己做表面,未得真实利益 我们一向都在心外求法,误以为表面做的好事,就很了不得、很重要了。 其实只要是「私心为自己」,那怕是「表面看起来多好」的事,最终都无法真正的感动、影响他人。 如果我们的所作所为,只是一味的想要达成「自己的一切贪爱」,那你的「世界」最终也会无有安宁之时! 只要你处处以自私为目的,哪怕你讲得多好听,做得多好看,那对你都不是真实的利益。 宽容 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不列颠百科全书)。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佛教的宽容是什么? 什么是宽容呢?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净业三福(佛教解释) 净业三福分别为: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简介 佛学... 积极随缘人有形形色色的欲望,也愿意为欲望去付出很多,但不一定都能得到,不一定都能成功。当你付出了以后,一定要享受付出的过程;最后这件事情即使没成功,也应该欢欢喜喜... 诸位同学,大家好。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忘掉烦恼,福慧增长,静心安乐,早证菩提。再次感谢公众平台,及公众平台的全体员工,大家辛苦了,能够为我们创建... 真修行,修什么?修不分别、不执著。怎么修法?就是分别执著要淡化,一年比一年淡化,这就好!就是说一年比一年轻,不能够一年... 八正道 八正道,亦称八支正道、八支圣道或八圣道。意谓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种方法和途径: ①正见。正确的见解,亦即坚持佛教四谛的真理; ②正思维。又称正志,即根据四谛的真理进行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