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法师:为什么我们需要皈依

为什么我们需要皈依

为什么我们需要皈依?
皈(归)有「回归」的意思。
是因为我们在归依之后,渐渐透过学佛,而懂得将人心比佛心,回归到内心那真正纯真、无自私、慈悲、无我之原始的佛性觉悟状态,这叫回归(皈)佛性的皈依。

当我们回归到这个觉悟佛性的状态时,我们就是一个最富有、没有不安、远离逼迫的自在之人。

此后,我们就绝对不会再以自我意识而自恼、扰人,也绝不会再不止的向外追求名声、色相,贪爱钱以及地位,也绝对不再热衷于,以自我为中心来宰制别人。


戒自己

戒律乃为修己利人;而非用以检视他人!

法界唯心造

在一个灾变的地区,可能有多少的家庭、一家人只是在十秒之内,他们就从地面上消失?甚至于连房子的一块砖瓦都看不到,没有一声告别、没有一点点的准备,就这样不见了。

或许这样的灾变,这一世没有发生在你、我身上。但是当你一再的往外追求,你就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开始自私,甚至做出种种见不得人的事情。

当恶业一直累积时,所谓法界唯心、心物交感,天灾人祸就会出现。

乃至天地灾杀之报,也有可能降临在我们的身上,因为大自然的一切景象,其实正是我们心灵的投影。

自私为己做表面,未得真实利益

我们一向都在心外求法,误以为表面做的好事,就很了不得、很重要了。

其实只要是「私心为自己」,那怕是「表面看起来多好」的事,最终都无法真正的感动、影响他人。

如果我们的所作所为,只是一味的想要达成「自己的一切贪爱」,那你的「世界」最终也会无有安宁之时!

只要你处处以自私为目的,哪怕你讲得多好听,做得多好看,那对你都不是真实的利益。

点我:

相关文章

【三界】是指哪三界?佛教中的“三界”如何解释?

【三界】是指哪三界?佛教中的“三界”如何解释?

三界(佛教解释)  三界(梵语:trayo dhātava? ,巴利语:tisso dhātuyo)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灭变化中流转,依其境界所三个层次;又称作三有生死...

智渡法师:怎么拜财神爷?

智渡法师:怎么拜财神爷?

问:怎么拜财神爷? 智渡法师答:世俗所称的“财神爷”,有世俗财神与财神菩萨之别,都应恭敬地礼拜,只是拜世俗财神时不需翻手掌,或合掌而不跪拜。 ...

董群教授:佛教文化建设的两个层面

董群教授:佛教文化建设的两个层面

佛教文化建设的两个层面 董群 在佛教文化建设过程中,既有共性的内容,也有个性的内容,两者结合,构成一个整体性的佛教文化“大花园”。自从赵朴初居士提出“佛教是文...

净空法师:听到人批评毁谤就生气,那你的功夫还差

净空法师:听到人批评毁谤就生气,那你的功夫还差

在这些年当中,对于《会集本》持反对意见的人不少,毁谤的人很多。我们看到了,我们听到了,有人来问我,我们要不要写文章去反驳?我告诉大家,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我们是...

定弘法师:怎样改造命运,增加福报

定弘法师:怎样改造命运,增加福报

我们看到这世间真的有智慧、有福报的人,我们很羡慕他。光羡慕不行,你要想想他是怎么才能得到这样的福报,他前生修的,我们如果也想得到这样的福报,我们这一生要努力的修。...

黄柏霖:天台宗讲感应的四种

黄柏霖:天台宗讲感应的四种

在天台宗立「四机四应」,我们中国的天台宗,就对「感应」它建立了「四机四应」。在《法华玄义》六上曰,「众生根性百千,诸佛巧应无量」,「今略言有四」。就是《法华玄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