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A 12
漫说《杂阿含》(四十七) (卷四十七) 1241经:本经叙述给孤独长者劝人皈依三宝的事迹。 关于给孤独长者的事迹,佛经中有很多记载。经中记载说,只要是佛陀安住于祇园精舍期间,给孤独者长必然每日去谒拜亲近佛陀,从未间断。给孤独长者在谒见佛陀的过程中,自然也会向佛陀请教一些佛法方面的问题。本经便是佛陀与须达长者之间的对白。 有一天给孤独长者拜见佛陀,对佛陀说:“世尊!若有人在我舍者,皆得净信;诸在我舍而命终者,皆得生天。”从这句话我们肯定会感到十分诧异:给孤独长者凭什么能说出这样的大话呢?只要是在他家呆上片刻时间,便会对三宝产生信念;只要在他家命终者,都会上升天界。所以当长者说完之后,连佛陀也有些意外,他对长者说:“善哉!善哉!长者!是深妙说,是一向受,于大众中作狮子吼言:在我舍者,皆得净信,及其命终,皆生天上。有何大德神力比丘为汝说言:凡在汝舍命终者,皆生天上耶?”究竟是哪位大德为你开示这段话的呢? 给孤独长者说“不也,世尊!”佛陀闻后又说:“云何,为比丘尼、为诸天、为从我所面前闻说?”回答是否定的。既不从佛处闻,也不从诸大比丘、比丘尼以及诸天面前闻说,那么难道是“汝缘自知见”的吗?在再一次得到否定性的回答后,佛陀再问道:“汝今何由能作如是甚深妙说,作一向受,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而作是言:有人于我舍命终者,皆生天上?”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缘由呢?最后给孤独长者回答道: “世尊!然我有众生主怀妊之时,我即教彼,为其子故,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及其生已,复教三归;及生知见,复教持戒。设复婢使、下贱客人怀妊及生,亦如是教。若人卖奴婢者,我辄往彼语言:贤者!我欲买人。汝当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受持禁戒。随我教者,辄受五戒,然后随价而买;不随我教,则所不取。若复止客,若佣作人,亦复先要受悉要以三归五戒,然后受之。若复有来求为弟子,若复乞贷举息,我悉要以三归五戒,然后受之。又复我舍供养佛及比丘僧时,称父母名,兄弟、妻子、宗亲、知识、国王、大臣、诸天、龙神,若存若亡,沙门、婆罗门、内外眷属、下至仆使,皆称其名,而为咒愿。又从世尊闻称名咒愿因缘,皆得生天,或因园田布施与众生,此诸因缘,皆生天上。” 从给孤独长者的这番述说中,我们便很清楚地看出长者为弘扬佛法的用心所在。 首先,无论何种种姓等级的妇人怀妊,长者总是注重于“胎教”,即主动为孕妇腹中的胎儿讲说三归依,让孩子在母体之中,就已经沐浴于佛法的光明之中,为胎儿提前种下了善根——这种功德十分了不起。其次,当孩子来到人间之后,对于世间一切可谓是一张白纸。此时长者又会不辞辛劳地为襁褓中的婴儿继续宣讲三归依,为孩子长大成人后对佛法生起净信,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在当时买卖奴隶的社会之下,给孤独长者也会主动地将那些待售的奴婢买回来,以接受佛法的熏染。在交易奴婢之前,他总要反复嘱咐卖家一定要信奉佛法僧三宝,教导他们今后要严持佛戒,不要再进行野蛮的人口买卖。不仅如此,凡是在长者家中服务的男女佣人,都要毫无例外地归依三宝,否则不会录用。最后,凡是有求于长者的人,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长者都要不厌其烦地教导他们一定要归顺佛法僧三宝;对于因病死去的人,长者也会为他们咒愿回向,祈愿他们都能够命终生天。可以说,给孤独长者在弘扬佛法、利济世人方面,可以说已达到完满无缺的地步。事实上,在他的苦口婆心之下,的确有无数的人群从此开始归依三宝,走上正信解脱的道路。也正因为如此,须达长者才有资格、有信心、有勇气地向佛陀汇报自己的真实感悟,即“若有人在我舍者,皆得净信;诸在我舍而命终者,皆得生天。” 佛陀闻后再一次大加赞叹,并予以记说:“善哉!善哉!长者!汝以信心,故能作是说。如来于彼有无上知见,审知汝舍有人命终,皆悉生天。”(2.11.) 何为攀缘?佛教中攀缘的意思 攀缘,是指凡夫的心随著外境而转。也就是人的心、念头经常向外看、向外在想,跟外界来接触,对外界关心,也可以说对外界有所追求,因为自己心不知放在那里,心不能安,我们经常在无聊... 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宝。那么,这个僧是为我们传授皈依的师父吗?其实不然。我们皈依的是十方三世一切贤圣僧,皈依师只是引导我们通过如理如法的仪轨,... 大家不要特别求一个静,姿势坐好,六根不用,眼睛不外视,耳朵听到外界种种音声,虽然非常吵闹,但六根意识不动,与你如同两个世界,毫不相干... 人要真明白,才没有白做人一回。 一九九O年十月二十二日开示于法国巴黎华裔会馆每个人应回光返照,问问自己﹕「从有生到现在,我都做了一些个什么事情?是做善事的多?是做... 【问题】请问上师,我以前听师兄姐说,念《地藏经》好,便发愿为达成某一目的念《地藏经》八十遍,到现在还没有完成。皈依后,得到上师的传法,当初发的愿还要继续吗?【嘎玛...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菩萨离开迷惑颠倒之后,心中非常清净,常常相续不断,善巧使用神通自在的力量,度脱无量的众生,包括你我他在内。只有菩萨才能离开迷。什么迷?就是酒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