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如果没有在最根本上发出感恩和报恩的

1 如果我们没有在最根本上发出感恩和报恩的心,在生命解脱的修行上,是根本不会有大成就的!因为修行成就的原动力,是要对广大无边的众生产生菩提心来行菩提道的,而发菩提心最基本的对象就是从自己的父母做起。如果没有菩提心,虽然会有短暂的福报与一点成就,但很难究竟圆满的!

2 小乘的果位,只是断除了粗大的烦恼,微细的烦恼则是暂时压制住,并没有断除,所以小乘的果位,不像佛果一样广大。因为小乘欠缺菩提心,所做的布施、持戒、安忍等修持,都不能成为证得佛果的原因。相对的,六度的实修,如果以大乘的大悲心,以及证悟空性的智慧摄持,发无上的菩提心,这样就会变成真正证得佛果之因,所以弥足珍贵。

3 闻法方式,分为发心和行为。发心,就是“三要行”中的前行,包括了大乘显宗的广大意乐菩提心,以及密宗五圆满净观的清净心。行为,则包括了应断除的三过、六垢、五不持,以及应持的四想、具足六度和其他举止。

4 在藏传佛教的修行中,特别强调清净的传承。在清净传承的法脉中,修行人自然会感受到历代传承上师、诸佛菩萨巨大的加持力。这被形容为黄金丝线般的清净传承,对译经的要求自然也很严格,不能随便翻译经文,也不能随便什么人都去编辑经文。经文的翻译,要慎之又慎。

5 我们不能轻视一些小时候的习气,就像俗语所说“小时偷瓜,长大偷牛”,一些小小的坏习性,如果轻视没有及时加以纠正,就会像滴水穿石一样,长大后会变成强大的业力而伤害别人,当然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

6 古人言“百善孝为先”,所有善行中最首要的,就是孝顺父母亲了!一个学佛的人,虽然生命的解脱之道来自于上师、佛、法、僧,但是赖以修行的身体却来自于父母;如果在我们生生世世的轮回中,都有因缘福报可以修行,也都是因为有生生世世的父母在生下我们、养育我们的缘故啊!

7 仅仅想到“为了利益众生”,但如果没有生起让众生成佛的心念,就是一般相似的悲心;尽管想到要成佛,但没有想到为了利益众生,就只是一般相似的慈心。这是不究竟的悲心和慈心。所以,一个大乘行者必须想到为了让一切众生都永离苦因及苦果,要下决心成佛,这才是广大意乐菩提心。所以,菩提心与慈悲心并不一样,两者有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别。

 

点我:

相关文章

道证法师:持戒做到自然自在,将自我的束缚解脱掉

道证法师:持戒做到自然自在,将自我的束缚解脱掉

“坚持戒行学无为”——要持戒,是要有非常坚强的信心和愿力,才能够做下去,所以叫作“坚持”。“坚持戒行学无为”,为什么“坚持戒行”下面又加了“学无为”这三个字呢?这...

侯松蔚教授:汉藏皈依误解举隅

侯松蔚教授:汉藏皈依误解举隅

汉藏皈依误解举隅 第305期明觉文:侯松蔚 历代祖师无不指出,皈依为趣入圣教之门,只有受持皈依才能成为内道弟子。可惜,汉传、藏传佛教信众都广泛流传著一些有关皈...

【谦卑】在佛教中为何是修行?谦卑的意思是什么?

【谦卑】在佛教中为何是修行?谦卑的意思是什么?

谦卑  谦卑,即“谦虚﹐不自高自大”之意。中国人有一股祖先传下来的骨子里的谦卑。学会谦卑,你会轻松,可以更好的经营自己的人生。谦卑的基本概念  谦卑,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

这些癌和吃最相关

这些癌和吃最相关

俗话说“病从口入”,“癌”字有三个“口”,可见饮食和癌症的关系有多密切。国际研究证实,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中有1/3和不良饮食习惯有关,30多种癌症由此而来。值得警...

慧光法师:「执着」,是对生命的实相,有颠倒的认

慧光法师:「执着」,是对生命的实相,有颠倒的认

「执着」,是对生命的实相,有颠倒的认知。   居士提问: 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的热情执着, 与会让人落入痛苦的执念,二者的本质上是否有所区别? 如果有...

信愿法师:猝死旷野助念得生

信愿法师:猝死旷野助念得生

【念佛感应录】猝死旷野 助念得生二○○二年元月五日早八时许,莲友尚春梅的丈夫——陕西兴平国营五一四厂退休职工尚汉胜到农村出诊,行至旷野,骤然猝死。直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