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把财富转化为阴德,福泽子孙后代

世间人对财富很追求,但是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财富似乎很难守得住,中国有句话,富不过三代,也许是上天不愿意把财富一直堆在某些人身上。就像朝代,几百年后,就得更迭一样。那么财富,到底守在哪里?

在佛教,财富是由土地神,或者龙王管理的。不要觉得财富是银行管的。这个世间的财富,都有定数,就是这辈子如果平淡,赚多少钱,都有定数。那么为什么有的人,赚钱容易,有的只能维持温饱呢。这就是福报问题了。

要明白一句话,钱从来都不是努力赚来的。没有人会莫名其妙的得到一笔财富,或者失去一笔财富。财富是怎么来的,是个人的福报感召来的。福报有多大,就感召多大的财富。财富和受教育程度无关,和一个人的福报德行有关。

拥有大财富的人,一定要内敛,这个财富只是上天暂时保存在你身上,不意味着你有权利去挥霍财富。过度的挥霍财富,就会惹来不好的果报。多少人因为有钱后,就堕落,这就是挥霍财富的果报。

财富要有德行并行,如果一个人,命中财富多,但是德行不好,财富就会克到他。德行犹如水,财富由于船,水太浅了,就无法载动船。古人治家,重在节俭,就是防止挥霍财富,带来不好果报。

在西方人看来,财富只是人替上天保存。这个想法很好,西方人有钱后就布施。中国人要学习,留钱给子孙,子孙会败坏,留书给子孙,子孙会不读,唯有留些阴德给子孙,子孙自然能绵长。把财富化为阴德,这是明智的做法。

范仲淹是个广积阴德的人,当年有个风水先生,看重了一块地,告诉范仲淹,只要在这里做坟墓,子孙世代都能科举高中。范仲淹想,这块地这么好,就拿来建学堂,让所有的苏州士子,都能科举高中。于是就买下来建了学堂,培养了一大批文化人。印光大师,赞誉范仲淹是孔子之后第一人。范仲淹才是真正的留德给子孙。

还有范蠡,也是发财后把钱财又布施出去,后代人称他为财神。这些都是典型的把财富化为阴德。只有阴德,才能福泽后代啊。

转自:福安观音寺 新浪博客

 

点我:

相关文章

传喜法师:幸福的共产主义生活

传喜法师:幸福的共产主义生活

幸福的共产主义生活 我们坐在禅堂中,外面风雨交加,可以引起很多联想。 你可以想到尼连禅河,释迦佛陀出家访道,后来就在尼连禅河边,苦行林中一坐六年。印度的雨...

宽运法师:上天好生 怜悯万物──略述中国佛教放

宽运法师:上天好生 怜悯万物──略述中国佛教放

上天好生.怜悯万物(上)──略述中国佛教放生的起源 与天台智者大师的「放生」理念和实践 「放生」一词出于大乘佛教经典;放生的活动乃基于佛弟子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

道证法师:我们应该发心布施给他一生都有益的佛法

道证法师:我们应该发心布施给他一生都有益的佛法

在我们的内心当中,到底是佛法、戒律以及因果比较重要,还是人情、让人一时欢喜比较重要呢?我们千万不要为了要给人一时欢喜,就顺着他人不合理的要求,去跟他合作,做犯戒的...

找到自己的人生轨迹

找到自己的人生轨迹

一天,弟子们和禅师一起在田里插秧,可是弟子插的秧总是歪歪扭扭,而禅师却插得整整齐齐,就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弟子们感到很疑惑,就问禅师:“师父,你是怎么把禾苗插得那...

修《地藏经》的七年感应:从贫匮捡垃圾到富足自在

修《地藏经》的七年感应:从贫匮捡垃圾到富足自在

修地藏经七年分享:从贫匮甚至捡垃圾到富足自在,并扭转被预言的婚姻命运我经常收到很多留言,谈到为何自己念诵经咒甚久,仍然无法逆转困境,还是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有些人由...

传喜法师:放下身段修持佛法

传喜法师:放下身段修持佛法

放下身段修持佛法——法堂开示 2014.06.01 师父:自己要修行,我们生命也是这样。请问我们的生命,你看这个灯是假的,那我们生命是真的还是假的?(信众: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