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把财富转化为阴德,福泽子孙后代

世间人对财富很追求,但是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财富似乎很难守得住,中国有句话,富不过三代,也许是上天不愿意把财富一直堆在某些人身上。就像朝代,几百年后,就得更迭一样。那么财富,到底守在哪里?

在佛教,财富是由土地神,或者龙王管理的。不要觉得财富是银行管的。这个世间的财富,都有定数,就是这辈子如果平淡,赚多少钱,都有定数。那么为什么有的人,赚钱容易,有的只能维持温饱呢。这就是福报问题了。

要明白一句话,钱从来都不是努力赚来的。没有人会莫名其妙的得到一笔财富,或者失去一笔财富。财富是怎么来的,是个人的福报感召来的。福报有多大,就感召多大的财富。财富和受教育程度无关,和一个人的福报德行有关。

拥有大财富的人,一定要内敛,这个财富只是上天暂时保存在你身上,不意味着你有权利去挥霍财富。过度的挥霍财富,就会惹来不好的果报。多少人因为有钱后,就堕落,这就是挥霍财富的果报。

财富要有德行并行,如果一个人,命中财富多,但是德行不好,财富就会克到他。德行犹如水,财富由于船,水太浅了,就无法载动船。古人治家,重在节俭,就是防止挥霍财富,带来不好果报。

在西方人看来,财富只是人替上天保存。这个想法很好,西方人有钱后就布施。中国人要学习,留钱给子孙,子孙会败坏,留书给子孙,子孙会不读,唯有留些阴德给子孙,子孙自然能绵长。把财富化为阴德,这是明智的做法。

范仲淹是个广积阴德的人,当年有个风水先生,看重了一块地,告诉范仲淹,只要在这里做坟墓,子孙世代都能科举高中。范仲淹想,这块地这么好,就拿来建学堂,让所有的苏州士子,都能科举高中。于是就买下来建了学堂,培养了一大批文化人。印光大师,赞誉范仲淹是孔子之后第一人。范仲淹才是真正的留德给子孙。

还有范蠡,也是发财后把钱财又布施出去,后代人称他为财神。这些都是典型的把财富化为阴德。只有阴德,才能福泽后代啊。

转自:福安观音寺 新浪博客

 

点我:

相关文章

道证法师:临终愿力赢过业力,就能往生。犯戒,就

道证法师:临终愿力赢过业力,就能往生。犯戒,就

我们说,能往生西方,不能往生西方,差别就在于我们的愿力是不是能够胜过业力。临命终的时候,我们的愿力若赢过业力,就能够往生西方。我们平时若会犯戒,就是我们的愿力赢不...

昭慧法师:佛教与社会运动

昭慧法师:佛教与社会运动

佛教与社会运动 释昭慧老师 ●一、前言●二、社会运动与佛教●三、社会运动的体制改造 ●四、社会运动的思想改造●五、由少数“先知”到多数“民意”●六、社会运动...

35岁大龄剩男真心忏悔:邪淫让我诸多不顺,痛苦

35岁大龄剩男真心忏悔:邪淫让我诸多不顺,痛苦

本文为作者投稿,投稿邮箱xuhua@xuefo.net我今年35岁,标准的大龄剩男。回首这些年的经历与自己的所作所为,我真是没脸见人,也真感觉痛苦不堪! 这些年,...

黄念祖:大势至之功德是不可思议呀

黄念祖:大势至之功德是不可思议呀

你如果真是「净念相继」了,到了这个时候儿马上就「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呀。所以你开悟,这不就是开悟了吗?不但是开悟,还「入叁摩地」。他并没有另外其他任何方法,所以大...

不知布施与畸形

不知布施与畸形

  有位信徒向默仙禅师说道:“我的妻子悭贪吝啬,对于好事,一财不舍,你能慈悲到我家去,向我太太开示,行些善事好吗?”  默仙非常慈悲地答允。  当默仙到达信徒家时,信徒的妻子出来迎接,但一杯茶水都...

《释迦牟尼佛广传》:劝人学佛求道

《释迦牟尼佛广传》:劝人学佛求道

. 精进品-71、劝人学佛求道 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之前,有一世界名为寂灭世界,正处喜爱劫中,净现如来应世说法。人民生活快乐幸福、财富圆满,寿量可达八万四千年。当时有一王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