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洛迦山开山故事:杨枝观音碑

  杨枝庵的当家和尚如光,收藏了一幅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观音大士图像》。图中的观音大士,头戴珠冠,身穿锦袍,右手拿着杨枝,左手托着净瓶,真是妙相庄严,栩栩如生!

  有了这幅名画,杨枝庵可热闹啦。那些风雅学士,朝山香客,都要来看一看,拜一拜,每日里人来客往,川流不息,确实给杨枝庵增添了不少风光。有人劝如光和尚,把这幅观音宝像挂到大殿里去。可是如光怕人众手杂,损坏画像,只肯把它供奉在后院禅房里。

  有一天,杨枝庵里来了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站在观音画像前面,左看右望,久久舍不得离去。如光见他这般神情,便双手合十,上前问道:“施主可真欢喜这幅画像?”

  老人作揖还礼说:“好,画得好!真是一时妙墨,百代钦崇呀!法师何不将它刻成石碑,供奉在大殿里,让众人朝拜呢?”

  如光一听,正合自己心意,连说:“对,对!这倒是个好主意。可一时到哪里去找高手巧匠呢?”

  老人说:“法师如不嫌弃,不妨让老汉试一试吧!”如光看了看老人,点头答应了。第二天,老人背着一块平平光光的大青石,来到后院禅房。他坐在画像前,整整看了一天,笑了笑,走了。

  第三天,老人背着石匠家什,来到后院禅房。他坐在画像前,整整想了一天,笑了笑,又走了。

  老人在画像前看了三天,又想了三天。到了第七天,他拿起竹笔,细心地在青石上描起图来。描毕,他就用锋利的凿子,一锤一凿地雕刻起来。如光和尚送来斋饭,老人不吃;端来香茶,老人不喝,一直到深夜,“叮叮当当”的凿刻声还响个不停。

  锤呀,凿呀,不知过了多少个白天黑夜,突然有天夜里,“叮当”声停止了,如光和尚急忙披衣起床,到后院禅房一看,一块刻有观音大士图像的石碑,已经竖在那里,那碑上的图像竟与原画一模一样。如光和尚心里高兴,把观音碑供奉在大殿里。从此,来杨枝庵朝拜的人就更多了。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杨枝庵突然火光冲天,一场大火把庵堂烧成了灰烬,观音大士图像也难逃厄运。如光和尚一头扑在瓦烁堆里,东扒西挖,却怎么也寻找不到观音碑.急得他直打转转。

  众僧徒见他这样,便一面劝慰,一面分头到各山各岙去寻找。可是,找遍了整个普陀山,连个石碑的影子也没有。

  一天中午,有个小和尚高高兴兴地跑来说:“师父呀,别哭了,观音宝像回来啦!”如光睁开泪眼,望着小和尚说:“别说宽心话了,我心里正烦着呢!”

  小和尚认真地说:“师父呀,弟子何曾说谎!不信,你去看么!’

  如光半信半疑,跟随小和尚来到南天门。一看,在离海岸不很远的沙滩上,杨枝观音碑斜靠着一块礁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犹似随潮而来,浮水而出。如光见了,高兴不已,即刻吩咐众僧徒将石碑抬了回来。

  杨枝观音碑怎么会到海里去呢?原来那天黑夜,有一批倭寇偷偷摸进普陀山,偷不到画,便盗走观音碑,并放火烧了杨枝庵。谁知船到莲花洋面,风暴突起,倭船迷了航向,随浪飘到南天门前,触礁翻船,杨枝观音碑却斜搁在这礁岩上了。

  如光和尚先把观音碑供奉在普济寺,后来杨枝庵重建,才又迎回原处。直到今天,游人们都要看一看这块碑,听一听这个神奇的传说。(管文祖采录整理)

  南无普陀山琉璃世界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求必应

  广大灵感~千手千眼

  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戒德具足,堪做世间之福田

戒德具足,堪做世间之福田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向众多弟子开示法要。当时在座有位比丘心里想:“希望如来对我有所教诫。”这位比丘起了这个念头,世尊当下便知道了。于是世尊告诸比丘:“如果有比丘心里...

《百喻经卷下》:64、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

《百喻经卷下》:64、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

译文:从前有一间老屋,人人都说房内常有恶鬼,就都害怕,不敢进去住。这时有一个人,自认为大胆,说:「我想进这屋中去睡一夜。」就进去住下了。后来另有一个人,自以为胆勇要胜过前面那个人,又听傍人说这屋中...

海涛法师:月亮里的兔子

海涛法师:月亮里的兔子

  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曾经示现做过一只兔子。这一只兔子王领导了很多动物,在森林里面修行。牠常常跟其他的动物说:"每一个月的月圆日,我们要保持道德清淨,我们要做圆满佈施。"  牠自己在想,明天就是月...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精进品,猴王不忘下属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精进品,猴王不忘下属

  释迦牟尼佛广传(下)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堪布索达吉 译  76.猴王不忘下属  久远之前,于吉祥雪山山脚下,长有一片药材丰富之森林,释迦牟尼佛当时变现为一只猴王。森林中有一烈卓达大树,枝繁...

康熙结缘普陀山

康熙结缘普陀山

  据《普陀山志》记载:中国历史上共有13位帝王、19位皇后和亲王为普陀山赐金、赐田、赐经等。正因为有了唐宋元明清五朝恩宠,普陀山才有历史上的显赫地位。本文叙述的是清圣祖康熙与普陀山观音菩萨结缘的...

愚人赞父德行

愚人赞父德行

【原文】   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   时有愚人,闻其此语,便作是言:我父德行,复过汝父。   诸人问言:有何德行?请道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