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祖国遭屠杀,以神通之力也无法阻挡的业报

  目犍连(也称目连)尊者的神通,在佛陀的弟子中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就以为凡事运用神通是没有不成的。神通的运用,确是便于接引众生,可是神通不能违背因果法则,不能胜过业报,不能解脱生死烦恼,却是事实。

  有一次,佛陀的祖国迦毗罗卫城,遭到侨萨弥罗国的琉璃王的侵略,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目犍连,见此情形,也很着急,建议用神通保护他们,佛陀心理虽感到悲痛,但却深知业力不可违,因果不可改,说:“今日宿缘已熟,正可受报。”也就是说业缘成熟了,受报的事是无法用什么来替代的。但经不起目犍连一再请求,释尊也答应试一试。

  释迦世尊于烈日当空之际,预先端坐在军队必将通过道旁一株枯树之下,迎接毗琉璃王,王见佛陀如此,便问:“此处有很多枝叶茂盛的大树,何故坐于枯木之下呢?”

  释尊仅答以:“一切荫不如祖国之荫。”琉璃王知释尊之意,是为保护他的亲族,掉头把军队带了回去。

  佛陀曾三次坐在路上阻拦琉璃王的大军,但琉璃王逢到佛陀,虽然每次回军,但报仇和侵略的恨心始终没有熄灭,到了第四天进攻时,佛知道这是因果造成的劫,了结这个劫的时候已经到了,释尊才放弃了他的努力。

  可是,目犍连尊者的神通还不能了解到无尽的业报,他想到要以神通来营救城中的人民。于是以神足通飞人被军队围得水泄不通的城内,挑选了五百位优秀的释迦种族,升空用钵把他们摄装起来,再由空中飞出。等到第四天琉璃王的大军攻破了迦毗罗卫城后,目犍连要把那些释种放出来,满心欢喜地来到了佛陀的面前说:“佛陀!我已救出了一部分的释迦种族。”说完打开钵一看,大惊失色,原来钵中藏着的五百位释迦种族变成了一摊血水,无一人存活,这些释迦族人,都是在劫难逃。

  “目犍连!释迦种族宿世业障,不知忏悔,今日要受到此报,虽然是我的族人,神通也是救度不了的呀!”佛陀慈祥的脸上带着无限的伤感回答说。

  结果,破城之后,释迦族遭到了空前的大屠杀,唯在佛的弟子舍利弗,以及当时释迦族的统治者,也是毗琉璃王的外祖父——摩诃男的极力设法抢救之下,仅免于杀尽灭绝之殃。

  不过,从佛典的记载中看,释迦族的亡国,是由于释迦族歧视而得的恶果。据说,毗琉璃王的生母,原系释迦族的婢女所生,当时的波斯匿王,以大国君主的身份,命令释迦族遣送一名王女给他为妃子,释迦族不愿如此作,但又不敢违命,结果便以一名聪明美丽的婢女,伪称是释迦族的王女,送给了波斯匿王。事实上,这名婢女,乃是当时释迦族的统治者摩诃男和他的婢子所生,是个混血儿。这个混血的妃子茉利夫人,为波斯匿王生了一个王子,即是后来的琉璃王。琉璃太子八岁时,奉父王波斯匿王之命,到射术出名的迦毗罗卫国学习射术,迦毗罗卫国释迦族人,知道太子是出生低微的婢女末利所生之后,禁止太子进入神圣讲堂,并命令他离开返国,凡是太子曾经踏足之处,一律掘土七尺,重换净土,以免污蔑圣地。太子受此耻辱盛怒,立誓:“将来我成为国王时,一定消灭释迦族。”

  这只是今生的缘起,琉璃王诛释种也是过去生的因果。很久以前,迦毗罗卫城里有一个捕鱼村,村里有个大池,那时天旱水涸,池里的鱼类尽被村人取啖,最后剩下一尾最大的鱼也被烹杀。只有一个小孩从来没有吃鱼肉,仅那天敲了大鱼头三下来玩耍。那时的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前身,他率领的军队就是当日池里的鱼类,现在被杀的罗卫城居民就是当日吃鱼的人。佛本身就是当日的小孩,因为敲了鱼头三下,所以当时佛头痛了三天。

  目犍连尊者经过这件事,才完全觉悟到佛陀所说的因果法则不可违背,就算是有神通,也敌不过业力。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就是神通不敌业力的明证。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无法扭转业报的力量,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力量也无可奈何!这说明神通还是有其极限性,强大的共业及定业是难以改变的。只有用两种方法,可以改变命运:一为被动的受报,一为主动的还报(还债)。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淫重罪;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学佛网、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断恶修善、共戒邪淫、广积阴德、得大自在!

 

点我:

相关文章

四位高僧惜福的事迹

四位高僧惜福的事迹

  常言道“命中有福要惜福,命中福薄要改运”。因果通三世,今生有福之人,是前一生修下的善业,招感到今生的乐果,享受福报。有福而不知珍惜,奢侈挥霍,极尽享受之能事,就像银行存款,只取不存,很快的把福...

海涛法师:彼此关怀

海涛法师:彼此关怀

  释迦牟尼佛住在舍卫国期间非常忙碌,几乎是日以继夜地解答弟子心中疑问。他也会为施主们讲解佛法,并不定时为新皈依的弟子授戒,或参加信徒们邀请的斋宴。  有一天晚上,佛陀就经过僧房。忽然,他听见一间...

造塔礼拜脱猴身生天

造塔礼拜脱猴身生天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弟子是阿罗汉,名叫作须曼。有一回佛剃了头发,就叫须曼将剃下来的发拿到印度西北部的罽宾国去。这一位阿罗汉遵行佛的指示,就到罽宾国的山林里面造了塔,并把佛的发供在塔里面。后来有...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的奇特遭遇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的奇特遭遇

  编者按:你知道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译经家吗?(答案在文章结尾)鸠摩罗什是四位大师中最早在中国开始译经的。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鸠摩罗什大师的坎坷的一生,但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弘扬佛法的...

宝峰惟照禅师悟道因缘

宝峰惟照禅师悟道因缘

  洪州宝峰阐提惟照禅师,芙蓉道楷禅师之法嗣,俗姓李,简州(今四川简阳一带)人。惟照禅师幼年时即超迈而恶俗,有出世志。一日,老师教他读书,读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语时,惟照禅师恍然有省,便急忙...

龙树菩萨是如何成为伟大的论师的

龙树菩萨是如何成为伟大的论师的

    龙树菩萨是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你不会不知道吧?龙树菩萨精通佛法,著作颇丰,有“千部论主”之称。看看龙树菩萨的成长历程。  公元前3世纪,南天竺有位佛教论师,他跟老师姓龙,又因为母亲是在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