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法师:人生不可不知的两大超级损失

《大方等如来藏经》里说每个生命内在都有一个大宝藏,但是我们却不自知,这个宝藏是什么呢?这个宝藏就是我们的心。

佛法是心法,“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我们的心一旦用对了,修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是,什么是“对的用心”呢?看了本文,你一定会有如获至宝的感觉。

第一大损失

人生最大的损失有两个,这两个损失是超级损失。

第一个,就是我们不知道我们活在铺天盖地的恩典中。

比如,天空的恩、空气的恩、太阳的恩、日月星辰的恩、大地的恩、国家的恩、民族的恩、父母的恩、祖宗的恩、老师的恩、厨师的恩、义工的恩……

我们感受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我们获得幸福的能力、获得财富的能力。感受到的恩越多,就越容易成功。

我们很多人第一个最大的损失,就是不知道我们每天都活在铺天盖地的恩典中,为什么?

因为我们想问题想错了,我们的思维总在自己身上,所以我们感受不到外界的环境和他人的感觉。

这个非常重要,思维一旦转过来,直接就发财,事业都会做得非常好,哪怕不努力,财富也会增加。

这是什么原理?吸引力原理。花蝶效应,花开了蝴蝶自动飞来,而生命中的恩就是花。

每天去想恩,想恩就幸福,想怨就痛苦。

第二大损失

第二个损失是什么?是我们天天都在做菩萨,但是我们却不知道自己是菩萨,不知道自己天天在成就他人。

有人说,我坐在这里吃饭,坐在这里听课,怎么能成就他人呢?你不坐在下面听课,老师怎么学习讲课呢?你不坐在那里吃饭,厨师怎么实现自我的价值啊?这就是成就。

但问题是,很多时候我们虽然成就了他人,但却没有成就他人之心。

比如,通常我不拒绝小孩子和学生的红包,为什么?为了成就孩子的心。如果是发财之心,一看有红包来了,心想这下好了发财了。如果是这样一颗心,那就完了。

再比如,夏天的时候有人给了你一瓶水,其实你不渴,但是可能是为了成就对方的这个善行,就把这瓶水接了。

我们处处都要用成就之心。

举个我师父成就之心的例子。

有一天,他身边一个跟他不久的人,回来跟我说:师父最喜欢吃汤圆。

我说:凭我了解,师父不会喜欢吃汤圆。

他说:师父就是喜欢吃汤圆。

我说:什么道理?

他说:有一天,有一个人给他端了一碗汤圆,吃了之后,那个人问师父好吃吗?

师父说:好吃好吃。

那个居士就说:师父再吃一碗。

师父就欢喜地吃了。

后来我为了证明我是对的还是他是对的。

我去问师父:师父你喜欢吃汤圆吗?

师父回答我:我最不喜欢吃汤圆!

看到没有,师父用的是什么心?成就之心。

我们本来是在利他,却没有利他之心;我们本来是在成就他人,却没有成就之心。

我们到菜市场买东西,没有成就利益菜农的心;我们到超市买东西,只想自己得到,却没有成就超市的服务员和超市的老板之心。

所以,最大的损失是损失一颗心。

这颗心不能丢了,我们要训练这颗心。当这颗心回来了,一切都会变好——孩子成绩上升了,家里人改变了,事业改变了,员工改变了。

有些人可能觉得,这怎么可能呢?但这是规律,是花蝶效应。花开了,蝴蝶就会出现;花萎了,蝴蝶就会消失。

所以,我们好好种我们的生命之花,心灵之花,处处用成就之心,用感恩之心。

 

点我:

相关文章

宣化上人:你看,你放不下的东西有多少?

宣化上人:你看,你放不下的东西有多少?

《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序品第一◎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序品第一(分三)A...

白云禅师:从生活中认识佛法

白云禅师:从生活中认识佛法

从生活中认识佛法 各位法师、居士、大德们晚安,本来我到各地演讲,没有一定的题目,可是这次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正式向当地政府申请许可,所以才标示出题目。 佛...

宏海法师:什么条件才能皈依呢

宏海法师:什么条件才能皈依呢

问:法师,几年前就对佛法有一点儿兴趣,但对于皈依我听到各种各样的说法,还是有一些疑惑,所以至今都没有皈依,请您能为我开示,什么条件才能皈依呢?答:那正好借着这位同...

传喜法师:放下身段修持佛法

传喜法师:放下身段修持佛法

放下身段修持佛法——法堂开示 2014.06.01 师父:自己要修行,我们生命也是这样。请问我们的生命,你看这个灯是假的,那我们生命是真的还是假的?(信众:假...

嘎玛仁波切:之前听说念《地藏经》好,皈依以后,

嘎玛仁波切:之前听说念《地藏经》好,皈依以后,

【问题】请问上师,我以前听师兄姐说,念《地藏经》好,便发愿为达成某一目的念《地藏经》八十遍,到现在还没有完成。皈依后,得到上师的传法,当初发的愿还要继续吗?【嘎玛...

【佛性】佛性是什么?人人都有佛性吗?

【佛性】佛性是什么?人人都有佛性吗?

佛性(佛教解释)  佛性,佛教术语,是指众生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和法性、实相、如来藏等概念,义一而名异。《大乘玄论》卷三称:“经中有名佛性、法性、真如、实际等,并是佛性之异名。”《涅盘经》也说“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