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读经的时候什么念头都放下,专心去读,

世间的文学作品,好的东西,你读了一遍,还想读第二遍,这就是摄受的能力。你看一般的报纸杂志,看一遍,绝对不想再看第二遍,这个摄的能力没有,你不会想去看第二遍。好的书会看二十遍、三十遍,但是三十遍以后,就不想再看了;换句话说,它这个摄受的力量有限度的。中国著名的好小说,现在人看得少了;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这四大小说,我在念小学的时候,小说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大概每一种我都看了十遍以上,有些特别好的、特别喜欢的看二、三十遍;现在听都不想听,那个力量没有了。《四书》可以百读不厌,真的读到一生都不会厌,这个摄受的力量强,这些小说不能跟它相比,它有耐力。

佛经更不得了了,像《无量寿经》,从初发心到成佛都念不厌,这个时间要照一般经典来讲,三大阿僧祇劫、无量劫,这一本东西都念不厌,你才晓得它这个摄受力量,强大的无比!为什么会有这么强?为什么有这么浓厚的兴趣?每念一遍,有一遍新的发现,所以它就念不厌了。假如这个书是死的,遍遍都一样,顶多二、三十遍,不再想念了,都一样的。遍遍都有新意思,遍遍都不相同,那这个味道就长了。确实如此。你们诸位要是去读这个经,读经要用清净心读,要用平等心去读;心地清净平等,读经的时候什么念头都放下,什么事情都放下,专心去读,就有悟处;不要去研究,自自然然有悟处,这个就很有味道了;天天念,天天有悟处。

我讲这个经,讲了十多遍了,有很多同修听过的,遍遍不相同。为什么不同?每一天都有悟处,不一样!读一遍,有一遍悟处;读十遍,有十遍的悟处;积小悟就有大悟处。所以这个经典,深广无边。而且这一部经,这里面你所觉悟的,能够通达一切经,这很有味道!其他的经典,从来没有接触过,你拿到手上时候,你明了,你能够讲解。

所以,讲经跟学校教书不一样。学校教书老师要准备,要找资料。经典不能准备,不能找资料,你要是准备找资料,全是死的。它是活的东西,最要紧的,就是要清净平等觉,就要这个东西。这个不在文字里头,不在书本里头,不在经典里面,是在你自己心里头。所以任何经论展开面前,你一看就明了,你所明了的深度、明了的范围,与你的清净平等觉成正比例。换句话说,你的心一天比一天清净,你看这个经,一天比一天深,一天比一天广;心要不清净了,马上就迷惑了,里面意思都没有了,什么也看不出来了。

初学的时候会有这个现象,有时候清楚,有时候迷惑颠倒,到你修学到相当一个程度,就不会了,至少可以保持住,不会退转,不会迷,会渐渐的有进步。初学的时候,会有退转。

...【常则古今不易。】

这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的真理,永远不变;也是现在人所讲的超越时空。这一本教科书,三千年前那些人读这个有受用,三千年之后我们念了还有受用,没有被时间所淘汰掉,这是真理。三千年前,印度人读这个有受用;三千年之后,中国人、外国人念了也有受用,没有被空间淘汰掉,超越时空。任何时代,任何地区,任何国家民族的人民,读到这个课本,统统有受用,这叫真理。这在佛法叫「常」的意思,永远不变,万古常新,这是经典的特色。在世间法里面,也有这个意思,像我们中国,儒家的经典、道家的经典,有一部分的子学,诸子百家,但不是全部,有一部分它到达这个境界,也能够超越时空。

无量寿经(第十六集)1992/6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档名:02-012-0016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大师:教你遇到事情不生气的方法

星云大师:教你遇到事情不生气的方法

星云大师一般学佛修行的人,平时听经闻法,对于佛法的道理好像有所认识,有所体悟。但是,境界一来,就迷惑了,这就是「说时似悟,对境生迷」。因此,佛教主张「解行并重」,...

印光大师:诚念观音,痼疾得愈

印光大师:诚念观音,痼疾得愈

  一女人于十六岁时,得气疼病,每日必二三次发,发时辄疼得要命,今年五十六岁,来求皈依。光令至诚念观音。并与一药方,即《文钞》中戒烟方,但不加烟。彼即熬一料,头一次吃,气便不疼。四十一年之群医莫能...

从思想上纠正错误的堕胎观

从思想上纠正错误的堕胎观

任何人行为的产生,必定是由其思想所指导的,所以,要想远离堕胎行为,那就首先从思想上着手。现代社会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生活成本也越来越高。唯物主义的教育背景以及拜物...

信愿法师: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四)

信愿法师: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四)

【法事赞摘要】善导大师开示: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四)[随缘杂善恐难生],「随缘」这两个字用的很好,通常我们用这两个字会误解。某某人我们去木栅弘愿念佛会念...

贫穷富贵从何来

贫穷富贵从何来

  佛陀故事:贫穷富贵从何来    当佛在世的时代,印度有一位悭吝的越难长者,他家里非常有钱,而且富有的程度已到「富可敌国」、「富甲天下」的形容最为恰当,因此方圆几十里的土地对他来说只是小数目而已...

仁清法师:【随缘开示】观音菩萨也有分别吗?

仁清法师:【随缘开示】观音菩萨也有分别吗?

信众问:师父,两个人同坐一车,一个学佛,一个不学佛,车出事故,学佛的得救了,不学佛的出事了,怎么解释?如果说,学佛的人念观音菩萨,和观音菩萨有感应就得救了。那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