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叔彪居士:无门直指 第三十七节 放下

第三十七节 放下
梵志向世尊献花。世尊召仙人放下,梵志放下左手一枝花。佛又召放下,梵志又放下右手一枝花。佛又召放下,志曰:『吾今两手俱空,更教放下个什么?』佛曰:『吾非教汝放舍其花。汝当放舍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却。无可舍处,是汝放身命处。』志於言下悟无生忍。
大慧曰:『你诸人诸方学得底玄中又玄,妙中又妙,是甚麽屎禅。一向[祝/土]在皮袋裏,将谓实有恁麽事。莫错!诸上座,你真个要参妙喜禅,尽将诸方学得底,扫向他方世界。百不知,百不会,虚却心来,共你理会。』
有僧问永觉曰:『百丈只教人尽情放下,便如云开日出,岂不直捷。(古德云:即今休去便休去,欲觅了时无了时。)後人教看话头,百计搜寻,无乃多事乎?』永觉答曰:『果能闻恁麽道:便全身放下,诚为省事。然我今教汝放下,还放得下么?假饶放得下,又坐在这放下裏。假饶这放下者亦放得下,又存这放下底知解。假饶不作知解,这不作知解底又放不下也。总之,如猿猴上树,舍一取一。所以上代诸师,特出方便,多因是一言半句上,看不破,过不得,於是百计搜寻,千番逼拶。疑情愈苦,鞭策愈急。忽然拶透,举似无从。则生死涅槃,仅同昨梦。菩提烦恼,总属空花。尚有何故放不下也。』(故知疑情结秀,是真放下的消息也。)
瑞龙璋曰:『老僧顷年游历江外岭南荆湖,但有知识丛林,无不参问来。盖为今日与诸仁聚会,各要知个去处。然诸方终无异说,只教当人歇却狂心,休从他觅,但随方任真,亦无真可任;随时受用,亦无时可用。设垂慈苦口,且不可呼昼作夜,更饶善巧,终不能指东为西。脱或能尔,自是神通作怪,非干我(禅宗密传)事。若是学语之流,不自省己知非,直欲向空裏采花,波中取月,还着得心力麽?汝今各且退思,忽然肯去,始知瑞龙老汉,事不获已,迂回太甚。还肯麽?』
笑岩曾示人曰:『子欲知归,切须把无始劫来,至于今生,所记好恶希奇一切习气等事,当下剿绝,不留毫发。闲闲荡荡,一念不生,亦无依倚,只这一念不生,亦无依倚的念头,亦无。无亦无。无无可无,当下豁然,心光独露。的知此心神通妙用,由来久矣。』
中峰《信心铭辟义解》曰:雪峰辊木球,普化摇铁铎。虽曰:大用大机,究意还成造作。争似无生国裏王太傅,也不善,也不恶,取性饱食高眠,任意逍遥快乐。有人来叩祖师禅,但教问取黄[方*(人/番)]绰。祖师道:得失是非一时放却,义解者道:一法界中也无得者,也无失者,也无是者,也无非者。良由妄情瞥起,异见横生,於无得失中,炽然得失,於无是非处,纷然是非。所以祖师教伊一时放却,已是伤锋犯手,平地风波。你还知本来既无,放个什么。若曰:有可放之理,则得失是非向甚麽处安着?辟曰:咄!说有可放,也合吃棒,说无可放,也合吃棒。何则?为你脱他得失是非未得在。偈曰:两手撒开无一事,是非得失尽皆捐,拟将这个超生死,脚下螣蛇正绕缠。
《宗门武库》载:照觉禅师自泐潭移虎溪,乃赴王子淳观文所请。开堂後,百废并举;升堂小参,入室,无虚日。尝言:晦堂真净同门诸老,只参得先师禅,不得先师道。慧曰:盖照觉以平常无事不立知见解会为道,更不涉妙悟。却将诸佛祖、德山、临济、曹洞、云门真实顿悟见性法门为建立。(读者:一落言辞,若纳入六尘法中,无中有路隔尘埃。就在外相上说:深一步的,要唤醒痴醉的人时,此际只好说为建立。又:五家纲宗,本以勘验行人,如果就世谛来说:也可以说为建立。岂不见中峰《警策歌》云:德山棒,临济喝,纵有神机都泼撒。)《楞严经》中所说:山河大地,皆是妙明真心中所现物,为隔上语,亦是建立。)有般人以古人谈玄说妙为禅。诬罔先圣,聋瞽後昆。眼裏无瞳皮下无血之流,随例颠倒,恬然不觉,真可怜悯。《圆觉经》云: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虽益多闻,增长我见。又云:末世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邪师过谬,非众生咎,岂虚语哉!所以真净和尚小参云:有执个一切平常心是道,以为极则。天是天,地是地,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大尽三十日,小尽二十九。此依草附木,不知不觉,一向迷将去。忽然问他,我手何似佛手?便道:是和尚手;我脚何似驴脚?便道:是和尚脚;人人尽有生缘处,那个是上座生缘处?便道:某是某州人。是何言欤!且莫错会好。凡百施为,须要平常一路子,以为稳当。定将去,合将去,更不敢别移一步,怕堕坑落堑,长时一似双目盲底人行路,一条拄杖子,寸步抛不得,紧把着恁将去。晦堂和尚谓学者曰:你去庐山无事甲裏坐地去,而今子孙们如死灰。良可叹也。
点我:

相关文章

传喜法师:《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大意

传喜法师:《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大意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大意传喜法师开示于东方山(11.4.26)广严城说《药师经》 我们大家非常整齐地在这个殊胜的道场,我们佛法说,殊胜的因缘就会产生殊胜的...

母狗转人证圣果,因果不虚信心足

母狗转人证圣果,因果不虚信心足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嘎玛仁波切:佛陀就像顶级计算机专家,教给众生清

嘎玛仁波切:佛陀就像顶级计算机专家,教给众生清

导语:我们造作恶业时,阿赖耶识会自动备份保存,无论在六道中换了什么样的外壳,恶的信息在清净之前换不掉,未来还会持续不断地感受恶报与苦果。“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

仁清法师:所做不失、未做不得,这就是因果 20

仁清法师:所做不失、未做不得,这就是因果 20

问:请问师父,像我这种情况:年龄大点、学佛有时也感觉吃力。但学佛的要求还得善根福德、还得积累福报资粮等等,所以学佛过程中顾虑多点。师父:不学一定不会,这是因果法则...

《释迦佛广传》:三、布施品26、吉祥部国王施身

《释迦佛广传》:三、布施品26、吉祥部国王施身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宝峰惟照禅师悟道因缘

宝峰惟照禅师悟道因缘

  洪州宝峰阐提惟照禅师,芙蓉道楷禅师之法嗣,俗姓李,简州(今四川简阳一带)人。惟照禅师幼年时即超迈而恶俗,有出世志。一日,老师教他读书,读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语时,惟照禅师恍然有省,便急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