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宽恕,忍让,放下

◎而且人们对他人的批评也未必正确,既使是正确,是事实,也不应当说。

◎因为观察一个人,既使对他的各方面都看得很清楚,仍然不敢妄下断语。

◎尤其是不造口业,常常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保任自己的厚道,如此既使善业不能成就,也是人天善人。对于别人的过失,不但听了不能说,最好连听都不要听,因为听了心了会被污染,所以,听到别人讲是非,要赶快离开。

◎别人告谣生事,诽谤我们,这是冤家,冤家宜解不宜结。

◎要容人之过,赞叹别人的长处,培养自己的道心,真正有道心的人,决定没有灾难,决定有佛菩萨护念,有护法神保佑。如果规劝两次,三次,对方都不听,不改,就默摈,不再理会。

◎我们学佛,行善,都是自己的本分,有何值得炫耀?真正做好本分的工作,面面俱到,相当不容易。

◎我们从何处修,从断恶修善下手,道家说,遏恶扬善,佛说止恶行善,儒家说隐恶扬善,我们见人之恶,要懂得隐讳,绝口不提,不但口不能言,最好不放在心上,如此心才会清净,心不清净就不生智慧,生烦恼。

◎他说,永远这样做下去(日中一食),生活简易,则一生不求人,多欲则要求人,少欲可以不求人,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生活所需愈少,贡献给人的就愈多,对自己必定有利,对别人也有利,这就是自利利他。

◎忍耐功夫愈高,成就愈大,忍耐功夫愈低,成就愈小。

◎要常想别人的好处,要不思别人的恶处。

◎尤其是对恶人,对心量窄小之人,一定要谦虚和恭敬,不要与其结怨,所以,佛菩萨教导我们,宁舍身命不与人结怨。

◎忍让最重要,特别是对小事,更不可计较,重大的侮辱都不计较,何况细节小事。

◎古今中外领导人选择助手,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忍耐,一个人,虽有才干,但遇事不能忍耐,就不能担当重任,反之,一个人才干虽欠缺一点,然遇事能忍耐,就可以委以重任,能忍耐的人,头脑清醒,心思不乱,则生智慧。

◎受辱时,不但没有报复的行为,连报复的念头都不起,才是真正的福德相,我们受辱时,能否随顺佛陀的教诲,正可勘验自己的福德,有福德之人,会心平气和,若心中还有一丝嗔恚之念,立刻就要觉察到自己福薄。

默默默,无限神仙从此得;

饶饶饶,千灾万祸一时消;

忍忍忍,债主冤家从此隐;

休休休,盖世功名不自由。

◎饶是恕道,原谅他人,不与他人计较,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就化解了,灾祸就不至于发生,这是从内心消除灾祸。

◎沉默,宽恕,忍让,放下。

◎自己受到他人的欺负,怎么办?忍让。我们以善心对待人,天神必定保佑。其实弱者总是容易获得大众的同情,天道易如此。存心善良的人,纵然受到欺负,侮辱或陷害,仍然以善良之心对待他人,如果自己被害死了,不必在人间受罪了,何尝不是福气?死的时侯,天神会来接引,天神也会惩罚迫害我们的人。公道自在人心。我们对作恶之人,何必计较?

◎斗粟称无涯之福,一文消千劫之灾。(供养真正的三宝之福)

◎无不可过去之事,有自然相知之人。

◎富有并非拥有的多,而是要求的少。

 

点我:

相关文章

人生要学会惜福修福,福报享尽了必定福尽而死

人生要学会惜福修福,福报享尽了必定福尽而死

有人说:我自己赚的钱我自己花,不把钱花光享受,不是白赚钱了吗?我们可以通过比喻来思考,比如一个农民对着粮仓想:这是我自己种的粮食,当然应享受,不把它吃完不是白辛苦...

洛桑陀美金刚上师:怎样才会不生气?

洛桑陀美金刚上师:怎样才会不生气?

每个人都有生气的体验,有的时候发生什么或是别人说了些什么,影响、侵犯、伤害了我们,我们就发脾气;还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比如看看电视、和别人聊聊天,...

你放的生命越多,将来获得的善缘也就越多

你放的生命越多,将来获得的善缘也就越多

这个人前世造了什么善业,寿命这样坚固呢?佛说:“以前他救过一个快要被杀的人,以这个因缘,他在五百世当中,内心无所畏惧,外在的地水火风也不能损害他,而且在今生证得了...

其它法师:从出世与入世的背景谈廿一世纪的佛教

其它法师:从出世与入世的背景谈廿一世纪的佛教

从出世与入世的背景谈廿一世纪的佛教 了意法师 (2000年7月24日) 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学佛的一些经验。来之前,我比较惶恐,不知道在台湾学习...

慧超法师:皈依佛门持五戒后,应怎样面对各种各样

慧超法师:皈依佛门持五戒后,应怎样面对各种各样

问:我心向佛,有皈依佛门,持五戒,为了一日三餐,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工作也难免有点尔虞我诈,想请问师父,应怎样面对?答:首先,要明白的是,我人皈依三宝和受持五戒...

信愿法师:临终心不颠倒,不是自己所能,全仗阿弥

信愿法师:临终心不颠倒,不是自己所能,全仗阿弥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传灯大师开示:临终心不颠倒,不是自己所能,全仗阿弥陀佛大愿业力来济拔(三)我要到香港来弘法之前,去医院探望一个莲友的弟弟,这一位莲友的弟弟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