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歧方会禅师悟道因缘

  袁州杨歧方会禅师,石霜慈明楚圆禅师之法嗣,俗姓冷,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方会禅师生得非常机敏,长大后,不事笔砚,后系名于官家,负责征收商税,因课税不职而获罪,于是一天晚上,他便偷偷逃到瑞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九峰山。在那里,寺院里的一切,令他恍若旧游,眷恋不已,不忍离去,于是便落发出家。方会禅师宿根深厚,每阅经典,即能心领神会。后游方参学,遍扣尊宿。

  方会禅师初投慈明楚圆禅师座下。当时慈明禅师住南源,方会禅师辅佐慈明禅师管理道场,不辞勤苦,后慈明禅师由南源迁道吾、石霜,方会禅师皆随而从之,自请为监院。方会禅师在慈明座下,虽用功精勤,参学日久,然而却未曾有省发。

  方会禅师每次入室咨参,慈明禅师总是说:“库司事繁,且去。”

  一日,方会禅师又入室参问。慈明禅师告诉他说:“监寺异时儿孙遍天下在,何用忙为?”

  慈明禅师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吃完饭之后,必于山上经行。一天饭后,慈明禅师又上山经行,正好赶上天下大雨。方会禅师暗中跟着,在一处山间小径上,方会禅师看到慈明禅师,便上前扭住道:“这老汉今日须与我说,不说打你去!”

  慈明禅师道:“监寺知是般事便休。”

  慈明禅师话还未说完,方会禅师豁然大悟,当即便跪在泥泞的山路上礼拜。

  方会禅师问:“狭路相逢时如何?”

  慈明禅师道:“你且躲避,我要去那里去。”

  方会禅师于是独自回到寺院。

  第二天,方会禅师便具威仪,入方丈寮,礼谢慈明禅师。

  慈明禅师担心他于所悟之境,生执着心,便呵斥道:“未在。”

  在慈明禅师的道场附近,住着一位老婆婆,人莫测其深浅,皆呼她为“慈明婆”。慈明禅师每次饭后经行,必老婆婆的住所。

  一日,当参(方丈禅师集众咨参),大众吃完粥,等待打鼓,入法堂集合。大家左等也不见鼓响,右等也不见鼓响,都很纳闷。

  方会禅师于是问行者:“今日当参,何不击鼓?”

  行者道:“和尚出未归。”

  于是方会禅师便径直来到老婆婆的住处,恰好看见慈明禅师正在帮老婆婆烧火煮粥。

  方会禅师道:“和尚今日当参,大众久侍,何以不归?”

  慈明禅师道:“你下得一转语即归,下不得各自东西。”

  方会禅师于是戴上斗笠走了几步。

  慈明禅师一见大喜,于是便随方会禅师回寺院参众。

  从此以后,慈明禅师每次行山,方会禅师只要看见,即使是黄昏,必击鼓集众。这样慈明禅师就不得不立即回寺。慈明禅师怒责方会禅师道:“少丛林暮而升座,何从得此规绳?”

  方会禅师道:“汾阳晚参也,何谓非规绳乎?”

  慈明禅师一听,便作罢。

  一日,慈明禅师上堂,方会禅师从大众中走出,问道:“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峰时如何?”

  慈明禅师道:“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

  方会禅师道:“官不容针,更借一问。”

  [官不容针与私通车马相对,前者就究竟而言,不容言语拟说,后者就方便而言,可以用种种形式,委曲开示。]

  慈明禅师便大喝一声。

  [既是官不容针,岂肯再用语言啰嗦?]

  方会禅师道:“好喝。”

  [若把这一喝当实法来会,亦为官府所不容。故慈明禅师有再喝三喝之举。]

  慈明禅师一听,便又大喝一声,方会禅师亦跟着大喝。

  慈明禅师于是又连喝两喝。

  这时,方会禅师便礼拜。

  慈明禅师见方会禅师疑滞已尽,便首肯道:“此事是个(这)人方能担荷。”

  方会禅师于是拂袖便行。

  方会禅师悟道后,即归瑞州九峰,应道俗之请,于杨歧山开法接众,后又移居云盖山。

  方会禅师端的不愧为临济儿孙,临济一系禅法经方会禅师大力弘传,又进入高峰时期,其影响远胜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诸宗。

  方会禅师的家风以枯淡,超逸见长,在他的机锋下,学人往往转身不得。请看他的数则上堂法语--

  1上堂:“雾锁长空,风生大野,百草树木,作大师子吼,演说摩诃大般若,三世诸佛在你诸人脚跟下转大法轮。若也会得,功不浪施。若也不会,莫道杨歧山势险,前头更有最高峰。”

  2上堂:“踏著秤锤硬似铁,哑子得梦向谁说?须弥顶上浪滔天,大洋海里遭火爇。参!”

  3示从云:“身心清净,诸境清净。诸境清净,身心清净。还知杨歧老人落处么?河里失钱河里(捞)。”

  方会禅师另有偈语云: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

  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这一偈语,堪当后世禅人修学的指南。

  方会禅师示寂于北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春秋五十八岁。

 

点我:

相关文章

不退转法轮经--云安公凉土

不退转法轮经--云安公凉土

不退转法轮经 僧祐录云安公凉土异经在北凉录 不退转法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及诸菩萨摩诃萨众无量无边阿僧祇数。尔时世尊于中夜后入广大光...

佛说普曜经第二卷--竺法护

佛说普曜经第二卷--竺法护

  普曜经第二卷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降神处胎品第四   于是四天王。天帝释炎天子。兜术天子。无慢天子。善化天子。魔子导师。梵忍迹天。梵满天。善梵天。光净天。光音天。大神妙天。净居天。...

百业经 跛子--堪布索达吉

百业经 跛子--堪布索达吉

跛子   ——前世恶骂圣者,多世得跛子报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一位大施主,他的妻子生下一个跛脚的孩子,夫妇俩为他取名为「跛子」。   跛子长大后,父亲觉得:「跛子以后不会有什么大前途,不如让他...

法集要颂经第四卷--天息灾

法集要颂经第四卷--天息灾

  法集要颂经第四卷   西天中印度惹烂馱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诏译   忍胜则怨贼自负则自鄙   息意则快乐无胜无负心   若人扰乱彼自求安乐世   遂成其怨憎终不得解脱   善乐...

人与人之间的宿世因缘

人与人之间的宿世因缘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对着所有弟子在讲经说法,忽然他叫起了阿难说: "你拿一个桶子,到前方五里路远的一个小村庄, 向一个在井边洗衣服的老妇人,要一桶水回来, 记得态度要客气和善一点。"  阿难点点...

银色女经--佛陀扇多

银色女经--佛陀扇多

银色女经 元魏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舍卫国只陀树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言。诸比丘。若有众生。能知布施所有功德及施果报。如我所知于食食时。若初食抟。若后食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