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放下是不放在心上,不是叫你什么都不干

我们再往下看,「今修净土,主乎心净。信为急务,明亦甚矣。」真难,我们今天修净土,这里头有个净字,信是急务,从哪里下手?从哪里入门?从信。你要相信净,你看净土常说「心净则佛土净」。我们相信净,就会相信极乐世界,就会相信阿弥陀佛,一定要从这个字下手,不能有怀疑。

我们同学大家多年在一起,能说不信吗?都在信。皈依三宝,受了戒,可是我们的心依然被染污,我们信里头掺杂着疑,怀疑,不是净信,不是明信。这是大问题,这不是小事,是大事!不但它障碍我们往生,现前它障碍我们修学得不到法喜,不能帮助我们开悟,疑障碍悟。怎么办?方法有,就是我们不肯干。什么方法?读书千遍,就读《无量寿经》,你将《无量寿经》念上一千遍,一天念十遍,初学的大概要十个小时,念熟了之后,念一部大概半个小时,每天念十个小时,就是念二十遍。起头要遍数,往后熟了要时间,我一天真正修行十个小时,就念这部经。什么意思不问,这完全是自性流露,没有意思;要有意思,都是你的妄想、你的杂念,没有意思。到别人问你的时候,你随口就答出来了,那就是意思,无量义。问的人,他的恭敬心,他的清净心,他的平等心,不一样,真正有清净平等觉的,一听也开悟了,就圆满了;没有,也各个随得解,也能满他的愿望。所以小悟、中悟、大悟、大彻大悟,不一样,跟我们各人的根性有关係,也就是烦恼障碍的厚薄有关係。

所以佛教我们放下,放下非常重要。放下是不放在心上,不是叫你什么都不干,什么都可以干,别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造业,不放在心上叫造净业,佛菩萨不放在心上。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印度,住世八十年,他是净业,他没有放在心上,心上乾乾净净,什么也没有。他来干什么?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用什么方法?用教学。不但没有把教学放在心上,连起心动念也没有,高明到极处。他要起心动念,他是凡夫。说法四十九年,你不能说他说法,你要说他说法你错了,你把他当凡人看待。他来示现怎么样?一句一个字也没说;说那么多,一个字也没放在心上,所以叫他圣人。对于这个地方尘埃永远不沾惹,染污不了他,这是我们要明瞭的。明瞭就是我们悟了、明白了,明白之后要学,要像他一样,他能不放在心上,我们为什么放在心上。不放在心上,没事;放在心上,没完没了,可麻烦了。随缘得大自在,就是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有大痛苦,不管是对人对事、对自己对别人都免不了。佛最高明之处就是知道放下,别放在心上。

 

点我:

相关文章

印良法师:生活需要等待

印良法师:生活需要等待

生活需要等待 有一个年轻人与女朋友约会。因为来得太早,但他又不喜欢等待,所以长吁短叹。突然他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天使。天使送给他一样东西,只要按一下按钮,就可以...

以悲心去喂喂鸟也是种植大福田的好事

以悲心去喂喂鸟也是种植大福田的好事

佛菩萨说过: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们与一切众生原是一体,只是因为各自的业力不同,从而表面这个色身不同,一切众生皆具如来相,都有佛性。有一首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

仁清法师:临命终时通过念佛仰仗阿弥陀佛来接

仁清法师:临命终时通过念佛仰仗阿弥陀佛来接

“你若能出声念,则小声念。不能出声念,则心里默念。耳朵听别人念,心中亦如此念”。这是要求那个弥留之际的病人,还有一句话,“又眼睛望著阿弥陀佛”,这是和那个摆布坛城...

《百喻经卷下》:76、田夫思王女喻

《百喻经卷下》:76、田夫思王女喻

  译文:  曾有一个农夫,至京城游玩,见国王的女儿颜貌端正,世所稀有,便昼夜想念,情不能已。渴望与她接近,又没有路径可以达到,便思念得面色瘀黄,遂即成了重病。亲友邻里便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答道:...

怎样才能如法的让财富源源不绝

怎样才能如法的让财富源源不绝

  在佛陀时代的印度王舍城地方,有一位商人的儿子,因为父亲出海经商,遇难死于海上,他们家里,仅靠他的母亲做苦工并向邻里亲戚们借钱维持生活。因为他家太穷了,所以大家都叫他贫生童子。  贫生童子渐渐长...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对近代佛教的主要贡献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对近代佛教的主要贡献

印光大师对近代佛教的主要贡献 余池明 印光大师对于近代佛教发展的贡献是全方位的,他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者。所谓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下面略举大纲: (一)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