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世出世间一切法看淡了,你才能真正放下

执着里头,放不下的里头,最难的情执。六道众生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出不了六道轮回,情断不了,这是个很大的麻烦事情。情之体是什么?是智慧。迷了,智慧变成感情;觉悟了,感情就又变成智慧。智能解决一切问题,情能障碍一切问题,所以没有真实智慧转不过来,定功转不过来,一定要真实智慧,才能够转识成智。情就是第七识,叫情执,你看第七识执着我。

佛说的三种烦恼,无明烦恼是阿赖耶的业相,见思烦恼就是末那,尘沙烦恼就是第六识。第六识起作用尘沙烦恼,第七识起作用是见思烦恼,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轮回,情执太深了。转识成智,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转,所以只要转不分别、不执着,第八、前五跟着一起转。我们知道事实真相,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就看淡了,你才真正能放下。

情不是真的,情会扰乱你,情会带给你生生世世永远脱离不了六道轮回。那在六道里干什么?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生生世世,太可怕了。所以这爱情不是个好名词,人世间看到是最美的,佛看到那是毒蛇猛兽,那是要命的。为什么堕落成凡夫,永远都不能够省悟过来?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东西,必须把它看破。日常生活当中去锻炼,锻炼什么?淡化。淡化到最后没有了,智慧完全现前。只要它没有了,全是智慧;只要有它的时候,那都是烦恼,这是必须要知道的。

 

点我:

相关文章

道膺禅师座下僧悟因缘

道膺禅师座下僧悟因缘

  一日,云居道膺禅师座下有僧在寮房内念经,恰好道膺禅师从窗外经过。  道膺禅师便隔着窗户问那僧:“阇黎念者是甚么经?”  那僧回答道:“《维摩经》。”  道膺禅师道:“不问《维摩经》,念者是甚么...

顺治皇帝出家缘的前世今生,一部让人潸然泪下的诗篇

顺治皇帝出家缘的前世今生,一部让人潸然泪下的诗篇

  明末有位老僧,在峨眉山高峰结茅庵隐居。老僧终年不下山,不吃饭,不喝水,闭目打坐。有一个小和尚跟着他,不时下山买米做饭自己吃。就这样老僧打坐了十多年,徒弟跟随了十多年。  一天,老僧忽然睁开眼睛...

开悟的奇特机缘:这位大师因这首艳诗悟道

开悟的奇特机缘:这位大师因这首艳诗悟道

  圆悟克勤大师是宋朝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僧人。  他开悟的机缘尤为奇特,是从一首艳诗悟道的。  克勤自幼禀赋聪异,一日能记千言,过目不忘,有神童之称。一天偶然到妙寂寺游玩,看到案上的佛经,再三翻阅,...

苦来自于欲

苦来自于欲

  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弘法时,一天早晨,佛陀着衣持钵,准备入城乞食。有一位阿支罗迦叶居士正准备出城办事,在往耆阇崛山的路上,他远远地便看到佛陀。阿支罗迦叶请示佛陀:‘世尊,我心中有一些疑惑,不...

人间天:在地藏菩萨摩诃萨的圣诞日,记得感恩地藏

人间天:在地藏菩萨摩诃萨的圣诞日,记得感恩地藏

今天是阴历七月三十,是七月的最后一天,也是地藏菩萨摩诃萨的圣诞,这个圣诞的日期是如何获得的呢?是根据唐朝时期来到中国九华山修行的一位圣人而得。这位圣人名叫金乔觉,...

嘎玛仁波切:如果没有在最根本上发出感恩和报恩的

嘎玛仁波切:如果没有在最根本上发出感恩和报恩的

1 如果我们没有在最根本上发出感恩和报恩的心,在生命解脱的修行上,是根本不会有大成就的!因为修行成就的原动力,是要对广大无边的众生产生菩提心来行菩提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