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悟法师:略述三皈依之大意

略述三皈依之大意

天台山国清寺  释月悟

  欲走向佛门,成为佛教徒,必须请出家僧为自己授三皈依,受三皈依竟,方名为佛教徒。不仅在家众须受三皈依,并且出家众,受诸种之戒时,亦须重受三皈依。可叹时下的三皈依,比丘僧之“授”,还是白衣众之“受”,大都徒具形式,草率应付,皈依证泛滥成“灾”,未得三皈之利益,则无法获得佛法之真实受用。无怪乎“*轮功”之类邪教,亦能吸引不少未能得到三皈利益的佛教徒。严格意义上说,惟有三皈如法“授”、“受”的才是真正的佛教徒,决不会为邪魔外道所动摇,必得佛法的真实利益。
  欲受三皈依,必先忏悔。即此忏悔一法,天台家所立五悔之一,洗除已造之罪的唯一要法,能得种种功德。《心地观经》云:“若覆罪者,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除。”《业报差别经》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四分律·毗尼增一法云:“佛告比丘言,汝自忏悔,於我法中能至诚如法忏悔者,便得增长。汝忏悔应生厌离心,汝比丘至诚如法忏悔,我为受之。”无论初受三皈依,还是重受三皈依,皆必先忏悔,以清净心皈依三实。
  正授三皈之文,不外“三说”与“三结”。我某甲尽形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名为“三说”;我某甲皈依佛竞,皈依法竞,皈依僧竟,名为“三结”。前三说时,已得皈依善法;後三结者,令不忘失。佛、法、僧三宝之义甚广,细分有六种三宝、四种三宝,归纳起来,不出常住三宝、自性三实共二种。常住三宝:佛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乃至木佛画像皆视同真佛;法者,为佛所说之法,及佛弟子依据佛意所说之法——即现今所流传之大小乘经律论三藏典籍;僧者,和合之义,如菩萨声闻诸圣贤众,及一切剃发染衣之比丘僧。自性三宝,佛者自性之觉,法者自性之正,僧者自性之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本来具足觉、正、净,与佛无殊无别,但因无明烦恼覆藏而不得显发。空《六祖坛经》云:“劝善知识,皈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皈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皈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皈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皈依。”
  佛经之中,赞叹皈依三宝功德之文甚多。《佛说灌顶经》曰:“佛语梵志,是为三十六部神王,此诸善神凡有万亿恒河沙鬼神以为眷属,阴相番代以护善男子女人等受三皈者。”又曰:“受三皈者,有三十六善神,与其无量诸眷属,守护其人,令其安乐。”《善生经》云:“若人受三皈,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四大宝藏(金、银、琉璃、玻璃),举国人民,七年之中,运出不尽。受三皈者,其福过彼,不可称计。”《较量功德经》云:“若三千大干世界,满中如来,如稻麻竹苇。若人四事供养(饮食、衣服、卧具、汤药),满二万岁,诸佛灭後,各起宝塔,复以香花供养,其福甚多;不如有人以清净心,皈依佛法僧三宝所得功德。”《大集经》云:“妊娠女人,恐胎不安,先受三皈依,儿无加害;乃至生已,身心俱足,善神拥护,是母受兼资於子也。”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以貌取人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海涛法师:以貌取人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慈悲的文殊菩萨,弟子迦罗越,恳请您现身加持,为弟子开大智慧。”  迦罗越很想拥有像文殊菩萨一样的大智慧,所以,只要一到佛寺,就在身戴璎珞、骑着狮子、拿着智慧宝剑的文殊菩萨像前至诚顶礼,一心祈...

慧光法师:随缘不是懒惰的代名词

慧光法师:随缘不是懒惰的代名词

随缘不是懒惰的代名词 --慧光和上开示--   放下,是不执着,不是叫你不要!所以往往会误解,佛教什么都教我们都不要,不要到最后,就整个人就消极...

雪漠:暖相:让智慧温暖自己

雪漠:暖相:让智慧温暖自己

暖相:让智慧温暖自己 暖法念初住,善根顺缘生。 圣道火现前,焚烧诸惑根。 人们常说暖相,到底“暖”是什么意思? 心一旦安定下来,品尝到修行的喜乐,暖法就会慢...

邪淫的因果与福报的关系

邪淫的因果与福报的关系

自古就有句俗话“万恶淫为首”,很多人很困惑:淫真的那么可怕吗?难道淫比杀人、放火、抢银行还更可恶?况且“性”乃人之天性,为什么要去压抑甚至泯灭它呢?其实,“万恶淫...

贤崇·贤宗法师:生活处处皆学问,人生时时需修行

贤崇·贤宗法师:生活处处皆学问,人生时时需修行

生活处处皆学问,人生时时需修行 下午就简单跟大家分享几点我自己特别有感触的方面。相对于学习来讲,我觉得我们人生更需要的是修行。修行就是如何把知道的、懂得的东...

海涛法师:牛的复仇

海涛法师:牛的复仇

  毗舍离是舍卫城中一位很有智慧的妇人,当时波斯匿王对她十分钦佩,特别光荣表扬她,并且认她为干妹妹。  有一年,毗舍离怀孕了,等到足月临盆时,竟然接连生出三十二个和鹅蛋一样的肉球。家人以为发生了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