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真正的禅坐是不论坐与不坐都处

有同修问我:“当自己在打坐的时候,如何利用禅坐去调整妄念呢?”关于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简单,事实上一般人如果没有相当深厚的定力,是没有办法在一切时,一切地,清楚的去看到自己的烦恼和妄想。也有很多人谈到,这个时候是不是可以用平常心去处理当时的妄念?如果是用这种方式那就变成是用一个强制性的妄想去对治前面的妄想,所以对妄想没有帮助,对正念也没有帮助。

很多人打坐时刚开始妄想纷飞,或者进入昏沉的状态而却没有察觉到,这就证明平常的定力,信念是不扎实的,同时也表示在当时正念是流失掉的。时候,例如突然间暖阳乍现,或者气温突降,一打坐就容易很快陷入恍神,妄想,昏沉的状态,这时本觉的力量是很脆弱的。所以无论是在坐中或行中,经常地做反观自照的功夫是很重要的。这就是说无论你的身体处处动态或静态,你内在始终有一颗清清的心辅助着外界或身体所引发的种种情境觉得都清清地观察得到,这也是一种正念。如果做任何静态与动态都能很自觉的动静了,久而久之所有的昏沉,散乱自己生起时自己就会察觉,这就是另外的一种正所以我们不必刻意要去改变自己的任何思绪或烦恼,因为任何刻意加上去的一切身口意的对治方法,都是属于不在的修持法门。

愈来愈多人很有兴趣了解是否可以透过瑜珈,气功或打坐而让自己的妄想或烦恼可以降低和减轻,但往往锻羽而归,因为他们对于真正的禅定和消除烦恼的正确概念并没有确定好。什么是不受打坐和禅修,经行所限制的禅定呢?如何进入那种境界呢?其实可以从最基础的,你在一切时,一切地不要被外界的境界所影响到,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这也是一种正定,因为你没有受到分别心的干扰。初始练习的时候或许免不了了较小部分的分别心还是存在着,这是属于一种不定的分别念,有时候少数人会在这微细的分别心上得到某一种的体验,但很容易被认为是一种空性的境界。如果你具足有显教的定解基础,渐渐的练习会察觉到自己的心有愈来愈平静和禅定的状态,这是另外一层比较高级的定解。如果层次较高的修行人往往可以随时让自己的心都处平静的境界中,自己也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自己塬来都一直存在的「心」的风貌。

当自己本身可以清楚地看到心地的本性后,也就是代表你可以直接在一切处,一切时不需要用任何的法门去改变你的心性,因为你已经在本性之中安住,继续修持下去,妄念和烦恼它就可以随起随消,这才是真正有把握的正定。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面对一些想要更深入了解何为真正的「定」和「心」的关係,我对他们提出了我个人的浅见。

 

点我:

相关文章

行善积德,改造命运,我如愿考上公务员,感恩南无

行善积德,改造命运,我如愿考上公务员,感恩南无

我一直是个福气很薄弱的人,面相手相骨相都是一副贫贱相,到现在,我还是不敢穿膝盖以上的裙子,不敢露出两条腿,一露出来就有点像那种缺乏营养的非洲难民,膝盖大过腿,突突...

世间人婚姻不顺,都跟感情债有关

世间人婚姻不顺,都跟感情债有关

这世间的债,有三种,钱财,命债,感情债。命债包括人命债,还有动物的命债,乃至不小心杀死了有灵性的动物,犹如蛇等。这个命债就比较严重了。这次就讲感情债。这世间人婚姻...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五十)~V 135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五十)~V 135

1357经:本经叙述布施当以诚信为先。 舍利弗在佛陀住世期间,已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上座大德。在他的周围自然聚集了很多弟子。本经中记述说“有舍利弗弟子,服药已,寻...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虔诚地皈依三宝的话,从此再也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虔诚地皈依三宝的话,从此再也

 呷绒多吉上师 开示连载(451):当我们得到了真正的皈依戒体,所获得的功德会非常的殊胜,可以说功德无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虔诚地皈依三...

大安法师:做了种种功德,如何回向利益最大?

大安法师:做了种种功德,如何回向利益最大?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则业愈大,再一来生,难免堕...

方海权:五种行门速得财富和改造命运

方海权:五种行门速得财富和改造命运

修行的成功,须从大悲心中入手。而悲田应以布施为首。《佛说像法决疑经》佛说:我念成佛皆因旷劫行檀布施,救济贫穷困厄众生。十方诸佛亦从布施而得成佛。佛陀接着说:譬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