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和尚就是在深山老林中、青灯古佛前,念佛打

很多初学佛或者是对佛法不了解的人总是对佛法有很深的成见,总是认为学佛的人都是消极避世的,与社会脱节的,这些人为了自己的解脱会离开自己的家庭,躲进深山老林里独自修行。

其实这样的误解大部分是来自于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对于出家人和佛教的片面描写,如果你能深入学习佛法之后你会发现真正的佛教和这些作品中的描写是差别很大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目前在中国的传播的佛教是属于大乘佛教,讲究的是修菩萨道,在著名的四大菩萨中,除了地藏王菩萨是出家僧人相,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皆是在家人形象,可见修行要有所成就并不一定要出家,因此大乘佛教并不提倡避世修行。

其实即使是出家人也需要担负很多的社会责任,首先佛法的最大作用就是教化众生,和尚的原意就是“亲教师”,因此出家人的责任就是教化众生、住持佛法、修持佛法。

而在家人学习佛法更应该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家居士由于是入世生活的,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宽广,一个修行好的在家居士完全可以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改变、教化更多的人,而且居士还可以协同出家人护持佛法,共事佛行事业。

由此可见,一个正信的佛教徒根本不是消极避世的,那些学佛之后变得消极了、开始不负责任了、与亲戚朋友格格不入了,这样的人根本不能算是一个正信的佛教徒,或者说这样的人根本没有实修佛法,即使他形式上有个皈依证,参加了皈依仪式也没有用。这样的人只能称为名义上的佛教徒或者说是形式上的佛教徒,但是很可惜,这样的佛教徒现在有很多,对佛教的消极影响也很大。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这才是第一​善、第一功德

净空法师:这才是第一​善、第一功德

「佛之善根,念佛最胜」,世间不少人知道,人生在世应当要积功累德、要断恶行善,很多人知道。什么是第一善?什么是第一德?知道的人不多。世尊为我们说出,忆佛念佛是第一善...

止观才能定中得智

止观才能定中得智

怎么样让自己的心和行为能够相应呢?那么就要止住妄念,止念很重要。止住妄念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让你的烦恼能在你的意念前和意念后停止。要把一个人心中的妄念,就是不好的念...

看清一个人,何必揭穿他

看清一个人,何必揭穿他

当你看清了一个人而不揭穿,你就懂得了原谅的意义;讨厌一个人而不翻脸,你就懂得了至极的尊重。活着,总有你看不惯的人,也有看不惯你的人。你的成熟不是因为你活了多少年,...

洛桑陀美仁波切:宽容,包容,心量

洛桑陀美仁波切:宽容,包容,心量

●人们总是排斥自己不喜欢的人,担忧自己害怕的事情,其实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人生当中的任何境遇和容纳一切人,无论是世俗意义上的善或是恶,好或是坏,自己内心当中包容的越...

王雷泉教授:佛教要跳出寺院的围墙走向社会

王雷泉教授:佛教要跳出寺院的围墙走向社会

佛教要跳出寺院的围墙走向社会  王雷泉 导语:佛教对人类世界的积极作用,是通过最根源性的转变人心开始的。“心净则国土净”,这里的关键,是人间佛教的菩萨行者广度...

呷绒多吉上师法语:这个花花世界也是可以让我们用

呷绒多吉上师法语:这个花花世界也是可以让我们用

1.我们学修佛法,不要搞什么区别,显密要圆融,显密本来就没有么区别,教派与教派之间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别。都是释迦牟尼佛传的法。要知道,“禅教律密净,同根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