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师兄:关于打坐,再谈机在目

  问:师兄好,我突然莫名其妙得感觉我高中一个女同学很恐怖得站在我床前.....我要咋办?

答:说明你有能力帮助她了,为什么不趁机缘诵金刚经回向?

  问:打坐可以分时间?

  答:子午坐很好,其它时间打坐也好,不要弄得那么累,各国时间都不一样,怎么办?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想坐就坐,想睡就睡,善护念最重要。

问:不要打坐求个一念不生的境界。

  答:法要渐修,路要自行,不要打坐就一念不生的境界?你在群里说些什么?虽然高高山顶立,还要深深海底行,你知不知道梁山和园头禅师走过了多少苦修的路才能有此境界?佛陀为什么要苦行六年才能转化色身而在菩提树下开悟?为什么现在空谈教理者多而实证者少?最可怕的是现在的人以圣者证悟后的境界而宣说而不顾以前的苦修之路,就如同现今很多人为求大圆满窍诀而轻视了前行的修法,其实恰恰是前行修法最重要!既然你明白烦恼即菩提,为什么还要有个袈裟相的执着?既然你有袈裟相的执着,当应多多从实修渐修教化大众入手,而不是只摘下花果而忽略了根基!现今为什么人懒惰借口多?为什么末法最后只剩下阿弥陀佛四个字?请多多深思,阿弥陀佛,罪过罪过,我先忏悔自己了……

问:关于机在目?(加入《每日背诵金刚经》群即可获取全部学习资料)

答:机在目,机者机关、关键也,摄心靠它、禅修靠它、善护念靠它、出世成就的世间成功者都靠它!目至才能心随,心息才能相依,故说目至心随,心息相依,机在目也;心动神疲,身劳心逸,用在身也??这样说有人觉得抽象难懂,实际上禅师简明扼要的开示回味无穷,法法太多又没反复珍惜阅读。古贤求法为一句一偈而舍身,现在的人是:至道无难,唯嫌拣择!略微再补充一次:

1.摄心靠机在目,收回目光观注鼻 尖呼吸一次就够了。

2.禅修靠机在目,人体遍体属阴,唯两目属阳,五脏六腑的精气上注入目,内证功夫很高的人他她们的目光是湛蓝色的,一见到这些圣者你会融入湛蓝天空的感觉,为什么这样?因为这些圣者中脉是开的,打通中脉是唯一一条今生今世快速成就的捷径!方法有很多,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信解受持金刚经。禅修到一个程度会出现精满则溢的梦境,这个时候是因为练精化气没有过关,如何过关?就是因为你们不知道机在目的奥秘。古圣云:有人识破我家风,太阳移在月明中。现今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说佛陀当时六年苦修毫无意义,六度万行不可少,仅仅是般若空性请问你们如何做到?非狂即痴的谤法之罪。通过机在目朗照、寂照、慧照丹田才能有暖相显前,有暖相才能练精化气,气化了才能更好进入虚无中空状态,这叫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阶段,请问当今几个人能明白能够做到?所以说怎么能够否定、诽谤佛陀六年苦修毫无意义?无知之谈!无我、空性智慧不是口头上说的记问之学,是累生累世证悟过来的真实写照!还有很多人动不动说走火入魔的邪说,走火入魔吗你还不够资格,差得太远了!不要无知扰乱道心,坚持下去一段时间就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个圣者隐退之前留下一句话,有缘人自己去参悟:寂照照寂切忌用力,成佛作祖无它秘密。

3.善护念、出世成就靠机在目已经说明很多了,看看周围世间所谓的成功者有哪位的目光不是坚定清澈的?目光涣散则斗志萎缩,何能成功一份事业一份希望?识人看眼神,红光满面笑容可掬面如满月的可能不是什么活佛转世的,不要弄错了。

4.机在目,是指摄心的窍诀,与出声不出声诵没有关系。先明白机在目,才能更好做到金刚诵:金刚诵是通过机在目摄心观身体中空、内振气机而实现的。

 

点我:

相关文章

印光大师:为何没受戒的人也​要持戒

印光大师:为何没受戒的人也​要持戒

五戒前之杀盗淫妄四条,乃性戒,无论受戒不受戒,皆不可犯。犯之均有罪过。但未受戒者犯之,则按事论罪过。受戒者犯之,则于事上论罪之外,又有一层罪过。受戒也要持戒,不受...

达真堪布:过年过节家人要杀生,佛子如何对待?

达真堪布:过年过节家人要杀生,佛子如何对待?

1、顶礼上师!请问一下,家有小孩1岁2个月,已经皈依上师。皈依后就不吃肉,已经有两个月了。请问这么小的孩子,限制他的饮食会不会不利于身体发育呢?还是应该随顺她,让...

远离癌症总是被忽视的抗癌健康蔬菜

远离癌症总是被忽视的抗癌健康蔬菜

说到抗癌食品,人们往往想到的是番茄、绿菜花和芦笋,很少有人想到普通的绿叶蔬菜。事实或许正好相反,大量研究证明,绿叶菜才是最佳防癌蔬菜。它不仅营养价值极高,而且有确...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二十)~A2 修习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二十)~A2 修习

接上文(《念身经》)—— 二、修习念身的十八种功德 为了更好地说明修习念身的好处,佛陀在此列举了修习念身的十八种功德,它们分别是: 1、“比丘者,能忍飢渴、寒...

干扰他人的婚姻,极损福德和智慧

干扰他人的婚姻,极损福德和智慧

在这个世间生存,有些戒律是必须遵守的,否则灾难来的时候,无法躲过,并且会造成自己身心痛苦。比如要获得婚姻上的幸福,一定要守住不邪淫、不干扰他人的婚姻,这条戒律。在...

济群法师:正见,是持戒的方向

济群法师:正见,是持戒的方向

正见,是持戒的方向 佛法修行主要分为戒和见两部分,并有各自的理论体系,似乎两不相干。其实,戒和见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戒的清净有助于见的禅修,另一方面,见地透...